第53章 新宅落成 阅读至0%

第53章 新宅落成

书名:山村鬼哭 作者:月夜吟李杜 本章字数:1018字 更新时间:2020-02-08 22:57
    老于在梦中正给人家说好话呢,就听见远方传来一阵的鸡叫声。这鸡叫声一下子,就把老于从梦中拉了回来。老于就醒来,这才知道刚刚是自己做的一个梦。揉了揉自己的眼睛,站起身来感觉自己的身上生疼,就好像是自己在雨中睡了半宿似地。老于晃了晃自己的胳臂,向四周看了一眼,一下子就惊呆了。自己所处的地方哪是什么院落啊,而是一座破烂不堪的破庙。
    再看破庙的地上放着一口棺材,在棺材的前面,放着两根点燃的白蜡烛。在蜡烛的前面就是一个供桌,在供桌上面是杯盘狼藉啊。一片残羹剩饭的景象。在这个供桌的旁边,和自己一起来避雨的那些同事们,都在哪横七竖八的躺在地上,个个身上都散发着酒气。还都在那呼呼大睡呢。老于再回身,看看自己所在的地方,就和他们睡的地方不远,哪还有什么炕啊。分明就是地上。老于一下子就明白了,这就是一个暂时存放死人的破庙。
    至于这死人为什么要暂存在破庙里面呢,一般的情况下是这样的。在我们这个地方有一个规矩,老夫妻俩在死后是要合葬的。但是,如果这夫妻俩在三年内都死了,那是不能合葬的,人们都传说这样合葬是对家里面的人不好的。会使的家里面的人多灾多难的,所以,后死这个人,就要但找个坟茔地埋葬,等到先死的那个人够三年了,再把两个人的尸骨起出来,葬到一起。也有的人家,不想这样多一次的埋葬,就找个庙里面,把死者的棺材暂时存放起来。等到先死那个人够三年了,再合葬了。
    在死者的棺材暂存在破庙里面的时候,死者的家人都要每天来庙里面上供。晚上的时候还有在棺材前面,点上两只白色的蜡烛。家境好的还要在每天晚上,在供桌上面放上酒菜。以示对死者的孝敬。
    老于这时候什么都明白了,自己和这几个人在夜间下雨的时候,为了避雨就闯进了这座破庙。而当时的破庙根本就不是什么破庙的样子,而是一座很宽敞的院落。这屋里面点着的灯光,就是在这个棺材前面点燃的那俩只白蜡烛。而小李他们吃喝的那桌酒菜,就是人家给死人上供的饭菜。这也有点太离奇了吧。本来是一座破庙,怎么就会变成了另一番景象呢。任老于想破头颅也想不明白这件事情。
    老于想不明白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可是,看见那几个人,还在地上躺着睡得香呢。于是,就上前去挨个的摇晃这些人。这些人每个人被摇醒后,都揉着睡眼惺忪的眼睛,问老于同一句话:“我们怎么会在这里啊?”老于很无奈的叹了口气。就慢慢的把这些事情,和自己想到的事情和大家说了一遍。大家听后都露出了惊讶的表情,他们都在想,原来自己就是在这座破庙里面,和死人睡了一晚上啊。
    在我们村子里有一家,这家的男人姓黄,叫黄玉才。这个人是个很有头脑的人。在改革开放开始的那二年的时候,农村的人们还没有闻到一点改革的气息。这个黄玉才就已经开始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了。先是把自己家的靠道边的房子在大道的这一面开了一个们,进上一些人们生活中所需的必须品,就让自己的媳妇在那开上了商店,当上了老板娘,开始的时候,大家都认为黄玉才这个行为是违反国家政策的,当时的村干部还上门去找黄玉才,说他这种行为是资本主义尾巴,早晚是要被割掉的。
    普通的老百姓,也不敢轻易的到黄玉才家卖货,宁可花高价到供销社去买东西。每个人对黄玉才,都有种敬鬼神而远之的感觉。可是,这黄玉才却好像没事人似地。就算是村干部上门找事,他对村干部就是一句话:“就你们这样的也能当干部,整日的就知道整人活着。不看书、不看报,不懂得国家政策。你们这是给干部抹黑。”当然,这些村干部看见他这样蛮横,也就只好回到了村里面,想着用什么办法在收拾这黄玉才一回。
    随着时间的推移,供销社没了。因为,不能适应改革开放的潮流,而被社会逐渐的淘汰了。人们不得不选择了去黄玉才家的小卖店去买东西了。这样,很快黄玉才家的生意就火了起来。加上黄玉才的老婆很会做生意,一般的零钱就不要了。另外,大家也在心里面,对原来供销社的上商品和现在黄玉才家的商品有所对比,还是这黄玉才家的商品,要比供销社的商品便宜的多。关键是这个商店每天晚上十点以后才关门。早晨六点之前就开门营业了,这就更大大的方便了大家的生活了。
    黄玉才看见自己家的商店已经步入正轨了,他这个不安生的人又想起了注意。他看见村子里面的剩余劳动力很多。而且这些年轻人在家闲着没事,不是聚到一起赌博,就是没事找事的打架。这样,使得这些人的家里人担心,还同时影响这社会的稳定。黄玉才看到了这些,就想把这些人召集在一起干点什么。
    黄玉才是个不打无把握之仗,他有了这个想法以后就独自一个人出去了,在北方的各大城市来回的逛,他这样的逛可不是一般的瞎逛。他是在寻找着商机。他是在想找个能够需要一些人才能干了的活。通过长时间的考察,他发现在城市里面盖楼的特别多。这盖楼就需要好多工人。但是黄玉才经过打听,在这些盖楼的工人里面大部分都是南方人,几乎是没有北方人。因为当时北方消息相对比较闭塞,又加上北方人的思想不够开化。
    看到这些后,他就找到了一个工地的老板,直接和这个老板谈,问他们用不用人干活。那个老板当时正愁人手不够呢。问黄玉才能够给找来多少人,黄玉才对那个老板说,你需要多少人我就给你带来多少人。老板一听就高兴了,说需要一百人,要是以后在需要,再让黄玉才去找。就这样黄玉才和那个老板就达成了协议。
    黄玉才回到村子里面就开始招收工人。招的都是那些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就这样他成了我们村子里面的第一个包工头,也是带着村里人,第一个挣城里面的钱的人。当然,包工头的收入在当时是非常可观的。他能从他带出去的每个人身上,都能挣到一部分钱,就这样由一开始的一百人,到后来,他每年都要在我们这个附近招上千八百人。很快,这个黄玉才凭借着自己在外面的打拼和家里面的商店的收入,就成了我们村的首富了。等到那些村干部纳过闷来,什么都已经晚了,就连他们自己家的孩子,想出去打工挣钱都得去求黄玉才。这真是风水轮流转啊。
    黄玉才家里面有了钱了。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改善一下自己家里面的居住环境。当然,老房子是不能动的,因为,那里的商店还是家里面一部收入的来源。于是,黄玉才就想在我们村子的东面,再批上一块宅基地盖上几间新房子。他把这件事情和村里面的干部说了。又请他们到镇上的饭店喝了一顿。这些人就痛快的答应了。另外,现在的黄玉才,已经不是以前的那个黄玉才了,这些村干部也得敬其三分。
    既然这宅基地批下来了。钱对于黄玉才来说又不是什么问题。就开始准备砂石、砖瓦、木料什么的。在第二年春天,黄玉才就盖起了我们村的第一处三层小楼。工程全部由黄玉才领出去的那个包工队干的,小楼盖得很漂亮。惹来村子里面很多羡慕的眼光。
    楼房改好了。黄玉才夫妻俩又商量着,在屋子里面添置了当时最为流行,最为豪华的家具。就这样在楼房落成的那一年秋季,黄玉才一家人搬进了新楼。在搬家那天,黄玉才家放了好多的鞭炮。搞的很热闹。还在自己家的院子里面摆上了酒席。凡是来帮忙搬家的人,都要坐下来好好喝上一顿。黄玉才搬家这件事情,以至于闹的我们全镇的人都知道了。可谓是轰动一时啊。人们在好长时间都在茶余饭后谈论这件事情。在当时的一段时间里面,人们以自己家的孩子跟着黄玉才打工为荣。
    大家都在为黄玉才感到高兴。因为,他在老百姓的眼里就是一个神人。他能把那些在家不听话的混小子们,带出去挣上钱回来。他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帮助全村的人们脱贫。那时候人们只要一提到黄玉才,没有人不在暗暗地竖起大拇指。可是,尽管大家都在羡慕黄玉才的生活。黄玉才一家人呢在搬进了新居以后,却过得不是十分如意。开始搬进来的时候,倒也没什么。过来十多天的时候,黄玉才的老婆就时常的头痛。
    开始是简单的头痛,后来就是失眠。每天的夜里面都是一样的,好不容易才睡着的黄玉才的老婆。一闭上眼睛,就看见在她们新房子的院子里面来了一帮人。那些人中有老有少,都是穿着这一样的衣服,那些衣服很像死人身上穿的寿衣,就见这些人气势汹汹的来到了他们家的院子里面,其中一个老者指着黄玉才的老婆说:“你们老黄家的人,也太欺人太甚了吧,你们再有钱,也不能随便就把我们的祖宅给占了吧,还在我们的住宅上面盖上了你们的房子,搞的我们都没地方住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