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商界女强人25 阅读至0%

第302章 商界女强人25

书名:快穿之黑化前妻重生了 作者:蚁声 本章字数:1018字 更新时间:2022-02-01 16:06
    拘留了两天,没证据,就把人放了。
    那家不依不饶,警察上门把那家人也关进去了。
    刘桂英正式请了律师打官司,该怎么赔偿,交给法律判决。
    陈志超说,正式起诉,两家的梁子就算是结下了。
    刘桂英摇头,早在两方争地盘的时候梁子就结下了,打架斗殴失手伤人,出事是迟早的。
    只是这次是无辜的小孩子被伤害,让人痛心。
    陈志超的姐姐姐夫铁了心要给儿子转院。
    以前觉得赚钱最重要,现在觉得一家人在一起,安安静静过日子最好。
    刘桂英突然想到君灵儿,这个她看不透的女人,一定有办法救这个孩子。
    只是她不敢贸然开口,高人出手一定会收取代价,她已经是重活一辈子的,能给什么代价呢?
    某种意义上,这孩子受伤也是因为她这个蝴蝶翅膀。
    上辈子她是离婚之后一个人南下。陈志超在老家,他姐姐姐夫也在老家,孩子跟着父母没有出这档子事。
    她觉得自己不去求一求君灵儿,心中有愧。
    君灵儿任然不意外她的到来,轻轻的说,“救,可以,需要代价”。
    什么代价?
    去贫困山区教学一年。
    谁去?
    刘桂英。
    。。。
    刘桂英答应了,听君灵儿的口气,港城医院花三十万也只能修复之前手术的不足,并不能让孩子痊愈。
    不就是去山区一年?能换那孩子的健康,值。
    刘桂英回家跟陈志超说自己准备去山区支教一年。
    陈志超立刻说和妻子一起去,带着儿子,一家三口不分开。
    刘桂杰说自己也去,他好歹也是大专毕业,教小学文化没问题。
    鞋厂和电子厂都交给合作伙伴们打理,刘桂英没什么不放心。
    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在哪里都一样。
    去山区支教是响应政策号召的好事,公办学校一定会批。
    陈志超请假很顺利,一听说他要去山区,很多老师都不理解,还有些老师也想去。
    骆天琦的父母就是想跟着去的老师,马上骆天琦读高一,住校。
    做老师的在哪里教学生都一样。他们把儿子周末托付给于梦甜父母,反正一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去山村支教一直是这两夫妻的梦想,以前是事业忙,孩子小,现在趁他们年纪不大,还能到处走动的时候,把这个梦给圆了。
    君灵儿笑眯眯,两孩子终于可以进一步有交集了。
    这两年,他们不温不火的当哥哥妹妹,是时候更亲密一些。
    就在刘桂英他们五大一小到山区的第一天,陈志超的外甥突然就好了堪称医学奇迹。
    把他推倒的那家最后象征性的赔了两千块钱。
    孩子他小叔经过这件事后,发觉自己太穷了,连个架都打不起。
    跟家里打个招呼说自己出去闯,人就不见了,也不知道是去了哪里,把他老爸老妈急的团团转。
    刘桂英他们到的这个小学叫做超英希望小学,就是贸易公司每年一半的利润捐赠的众多小学之一。
    似乎她还是这里的名誉校长,他们来的那天,学校的老师学生都拉横幅欢迎他们。
    横幅是自制的红色粗纸,城市早就绝迹的那种。
    这里很穷,很原始,孩子们很脏,也许今天穿了最好的衣服,但仍旧是脏脏的。
    刘桂英鼻子一酸,她早该来了。
    陈志超心里也难过,他的教师梦,是不是错了,教师不是在重点中学指望着桃李满天下。
    而是到最底层,最需要老师的地方。
    刘桂杰相反很高兴,他喜欢这里,这里让他感觉很舒服。他甚至想一辈子在这里。
    在二姐家工作了一年半,攒了两万多块钱,他都想拿出来给这些孩子们买好吃的。
    这里的条件很艰苦,但充满了欢乐,和孩子们一起种菜,一起生火做饭,晚上孩子们都睡在教室,只有周末才回家。
    孩子们回家一趟要走很远的山路,还要爬很高的山。
    孩子的父母大都是文盲,没有办法教自己的孩子识字,学文化。
    刘桂英他们在这里没几天,君灵儿和小师叔就来了。
    孩子们显然很高兴,似乎和他们认识。
    心里的老师说他们每个月都会来一次,带很多食物和水果过来。
    刘桂英更加觉得君灵儿不是常人,每个学校他们都会去,一共有多少学校?三百多所。分布在五个省。
    一个月能把所有学校去一遍?这。。。太不可思议了。
    君灵儿没几分钟就离开了,很显然是去了下一个学校。
    平均一天要去十来个学校送物资,一个学校十分钟,不算路上时间就要两个小时。
    不算路上时间?难道,他们是神仙。
    不管是什么,他们一直在做好事,不仅自己做好事还劝导她做好事。
    刘桂英查看了君灵儿送的物质,和卖给她厂里的一模一样。
    这么多物资,稳定的优质货源,她从哪里找到这么多。
    太神秘,刘桂英忍不住去猜测。
    9413在她意识海回答,别担心,都是合法的,是她自己家种的。
    她自己家?那她家得有多大,不会是一个岛吧。
    渐渐的,刘桂英从这里的老师口中知道君灵儿不仅每个月送食物来,还给附近村民送药。
    教大家种植经济作物,培育草药,君小姐负责回收种出来的产品,最近一年很多人家都脱贫。
    听说君灵儿打算修路,计划是通到每条村子里。
    刘桂英真正明白自己和仙人的差距,她以为这辈子已经在努力修补自己的不足。
    缺还是在金钱和欲望中挣扎。
    没过两天,于梦甜父母带着两个孩子还有骆天琦也来了。
    说是于梦甜吵着要来,骆天琦也说想来和刘桂杰一起打球。
    于梦甜的弟弟才10个月,还不会走路,在婴儿车里睁着大眼睛看世界。
    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住宿似乎成了问题。
    一个老乡却说没问题,上次君小姐来的时候带了一批人在不远的湖边,赶建了几间树屋。
    似乎早就料到会有人来住。
    刘桂英带着大家跟着老乡去了湖边,走路大约十分钟,清澈的湖水,旁边有一片树林。
    二十间树屋立在树林中,若隐若现,像极了童话世界。
    树林已经被人为的清理过,常年积累的落叶已经被清空,枯枝被修剪,蜿蜒的小路已经被规划好,通向树林的深处。
    刘桂英感叹,这哪里是来吃苦支教,简直就是豪华度假。
    一间树屋可以挤八个人,二十间就能容纳一百六,这个小学的学生加老师刚好一百六。
    君小姐啊,你是怎样的神算子。
    以后带孩子们在这里住,平时在树林里玩,看春天,看秋天。
    赏雨观雪,一年四季的颜色,都在这里。
    于梦甜太喜欢这里了,心中不知不觉就有了一首曲子,她写下来给骆天琦哥哥。
    他们是音乐上的知己,生活上的兄妹。
    骆天琦照着曲子轻轻哼了一遍,眼睛笑得弯弯。
    “很好听,就叫梦甜的湖边小树屋”
    于梦甜点点头,这个名字太恰当了,她很喜欢。
    骆天琦像变戏法一样从树屋找了两件乐器出来。
    这是,古琴?
    嗯,古琴,不是古筝。
    于梦甜还不会弹古琴,很遗憾。
    骆天琦弹给她听。
    刚才她写的曲,被他加了后面的一半。
    加的太棒了,简直是天作之合。
    天作之合?她怎么会想到这个词,似乎是形容。。。。
    小姑娘突然脸红,天琦是哥哥呀,她在乱想什么呢?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