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牛奶厂竞标 阅读至0%

第97章 牛奶厂竞标

书名:全体起立,给股神敬礼! 作者:请叫我高原红 本章字数:1018字 更新时间:2022-01-13 17:25
    其实头痛,只是因为酒虽然放纵身体,但是噪音加持显得乱糟糟的。
    现在宁静的夜晚更让杨迪静下心来捋一遍之前发生的事情。
    这么宁静平和的夜晚是多么美好。
    他想,这样的夜晚还真是难得呢。
    过了这一晚,以后的日子还长着。
    的确,这场投资风波不仅仅拉来了合伙人,还引起来国内各个发展厂的瞻望。
    其中就包括牛奶厂。
    杨迪在研究理财产品升级的同时,也注意到牛奶厂这边的动静。
    牛奶刚刚在国内的消费市场刚刚形成,是不成熟的。
    国内不敌国外。
    这不仅仅是大众对牛奶的购买欲望低,更是国内饮品市场中其他酒水企业的冲击作用。
    在这个时候,牛奶的品牌度是占牛奶的消费者因素的一大半。
    每个经营牛奶相关产业的人都深知,要让牛奶挣得钱,须要品牌成分口感在线。
    杨迪更是深知这一点重要性。
    而前不久,杨迪则获得一个很好的条件就是伊里企业的合作。
    伊里企业股票一夜之间受到很大的关注度,更是引发热议。
    这也是国内第一家牛奶产业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
    经过对投资事件的深入了解,伊里企业的创始人邵向明对杨迪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对杨迪的调查过程中,邵向明发现杨迪居然有一家牛奶厂。
    牛奶厂的市场不大,但是杨迪的厂子中购买量居前,评价清一色高质量。
    以至于隔天邵向明就派人事部接触杨迪,试探试探是否有合作的机会。
    这是杨迪的有利条件。
    趁着牛奶厂话题度高,相关牛奶企业一时间分分集合召开合作商会场。
    杨迪想,这是绝佳的好机会。
    另一边,靠家发展牛奶厂的王铁柱的手下也懂一些牛奶厂发展的机会,便提醒王铁柱。
    可是王铁柱的牛奶厂虽是发展较好,但顾客没有回头客,购买一次就没有第二次。
    这和王铁柱经营模式有关。
    当时选择牛奶厂,只不过是家乡有奶牛支持,而不清楚牛奶的需求量不大。
    一年又一年干下来,牛奶的出售量却是一年不如一年。
    看着快速发展的酒水饮品,王铁柱动了歪心思。
    王铁柱不再关注于牛奶质量,而是想法设法的通过糖和香精提高“牛奶”的口感。
    再通过贿赂达到通往市场的目的。
    顾客都是因为好口味来的,口味却和饮料出奇一致。
    说直白点,王铁柱的牛奶厂就是个空壳子。
    听到属下人的提醒,王铁柱不禁犯了难。
    就算自己是干牛奶厂的,照这种评价和销售记录,哪会有好的牛奶品牌商来合作。
    舔着脸也不一定有啊。
    “钱!”
    实力不行那就用钱解决。
    能用钱解决问题的都不是问题。
    伊里企业是最火的牌子,本想在这上面下手的王铁柱连伊里品牌商的代理人都没有见到。
    合作商的见面投标会就迫在眉睫。
    再不找到合作品牌,恐怕参加见面会也是角落里无人注意的笑话罢了。
    火的牌子不行,就找三流品牌。
    就在这个时候,三言牛奶品牌面临倒戈,急切的寻找牛奶厂进行挽救。
    三言碰上了王铁柱。
    王铁柱压根不在乎品牌的背景经历,就连三言目前的发展状况,出现的经营问题都被三言代理人一句“发展前景好”蒙骗住。
    三言因为王铁柱的蠢而庆幸,也将因为王铁柱的蠢加快了倒戈的速度。
    牛奶品牌开始不断的找到杨迪的牛奶厂谈合作。
    杨迪尽快找伊里企业的品牌代理人见面,双方在牛奶的发展趋势上出奇地达成一致。
    单单一个牛奶品牌带动整个牛奶产业的发展都是很难的。
    之前在对牛奶产业进行了解的时候,杨迪除了关注大牌企业,还一直关注着广明牛奶。
    一直广受好评,但是看样子,广明牛奶的投资人并不想激起多大的水花。
    在牛奶合作商见面投标之前,杨迪私下联系了广明的品牌代理人陆明达。
    陆明达很吃惊,因为他并没有像其他牛奶品牌人一样去联系杨迪。
    反而被联系了。
    两人约在高档的酒馆。
    一进门,就是古典唯美的古型建筑,陆明达一身西装,倒是杨迪仍是简约的一身。
    “不知杨先生今日找我是为了什么?”
    杨迪为陆明达斟茶,淡淡的开口说道:“陆先生尝尝这茶味道如何。”
    “ 这……”他端起茶抿一口 ,犹犹豫豫地回答道,“ 我对茶没有很大研究。”
    “所以,没有研究过的人才会对陌生的事物充满不自信。”
    “杨先生的意思是?”他眉头一挑 ,脸上露出踌躇的神色含沙射影道。
    “我们既然是做牛奶的,那就要对它的发展负责,不是吗?”
    陆明达听出了话外之音。
    广明牛奶是牛奶产业里最不温不火的,在顾客嘴里,“怎么这么好的牛奶却不出名”是常有的一句话。
    可是在广明牛奶投资人眼里,牛奶产业既然不温不火,就要保持同样的步伐。
    的确,看近年来牛奶产业的发展,超速的总是摔个跟头被压制下来,似乎真的印证了他们的战略是正确的。
    “杨先生有所不知,紧跟而不超速难道不是最好的经营稳妥的状态吗?”
    “的确稳妥,但是毫无眼光。”
    听到这句话,陆明达手上扶茶的动作停了,眼光深邃的看着杨迪。
    那眼光就好像是在告诉杨迪,对毫无眼光这四个字做出合理的解释。
    “牛奶需要引导人,需要打开市场,需要广明的一份力。”
    说完这句话,现场陷入了死一般的沉默。
    很久很久,才听到陆明达的笑声。
    回到公司,杨迪翻看着这次牛奶招商投标的参加产业。
    在这些产业里,杨迪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
    王铁柱。
    杨迪想起来了,那天晚上王铁柱提到过他自己有一家牛奶厂。
    真不知道这次牛奶品牌投标会上,王铁柱的牛奶厂会有怎样的精彩表现。
    但是杨迪对这些表现不感兴趣。
    翻看王铁柱牛奶厂的销售记录和回馈,杨迪就能明显的感觉到漏洞和问题。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