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冰封的猛犸象 阅读至0%

第21章 冰封的猛犸象

书名:环球挖宝 作者:不说话装高手 本章字数:1018字 更新时间:2022-01-09 07:23
    知名的抗日题材电视剧主角,如双枪李向阳,双枪老太婆,燕双鹰等,都常常使用两柄盒子炮,大杀四方。比机关枪还厉害。
    这柄盒子炮的品相很完好,搞不好还能开火。韩舟确认拉上保险,退出弹匣,小心将之放回铁盒,以免走火。
    是个好东西。可惜没法带回国内,因为禁枪。不过,要是国内不禁枪的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也就得不到保障。所以,还是严格禁枪好。
    韩舟继续开车赶往藏宝点。
    夜已深,还有很长一段距离,才能到。
    韩舟啃了半个压缩饼干当晚饭。就着冰冷的水,吃了一片综合维生素。
    收拾妥当。放平座椅,裹上睡袋,便准备睡觉。
    刚准备合眼,忽然,瞥到车窗外。
    天际,一抹蓝绿渐变的瑰丽色彩。
    是北极光。
    所谓北极光,是出现于星球北极的高磁纬地区上空的一种绚丽多彩的发光现象,由来自地球磁层或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太阳风)使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激发或电离而产生。
    北极光没有固定的型态、颜色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极光的型态可分为弧状极光、带状极光、幕状极光、放射状极光等四种。而颜色以绿、白、黄、蓝居多,偶尔也会呈现艳丽的红紫色。
    是难得一见的绝美景色。
    尤其韩舟现在所处的地方,纬度并不高,能看到北极光的概率很低。
    这就更为难得了。
    韩舟掏出手机,发了条抖音。
    看到北极光,韩舟突然想起,以前在网上看到过,一个叫石头布的网友,发表的一系列文章。
    论证华夏先民自北方而来。
    其中一大论据,就是将龙、玉崇拜联系起来,结合上古文献记录,推测龙玉崇拜的起源,就是先民时常目睹的浩荡而瑰丽的自然景色——北极光。
    先民们看到北极光,自然生发出赞叹之情,便将之想象为伟岸巨大的神兽,并用色泽通透度都相似的玉石雕刻出来,作为崇拜物。
    所谓“龙光玉魄出冰天”。
    玉石,就是凝固的北极光。
    原始的龙,并没有马头鹿角鹰爪等等复杂的形象,简单朴素,常用玉石雕刻而成,如玉猪龙。在先民的眼中,龙,正是一种惊人巨大而美丽的生物,和特定形状的北极光极其相似。
    龙、凤、烛龙乃至鲲鹏的形象,都来自于北极光千变万化的形态。
    还论证了古代文献中的“北冥”“天池”,也即大鲲遨游之地,正是宛若空中之海的北极光形象。
    还有一个非常精彩的论证,就是麒麟即驯鹿。
    这里仅说两个论据。非常精彩。
    一、麒麟自上古以来便是瑞兽,能趋吉避凶,不入陷阱,不坠罗网。
    而麋鹿眼睛构造特殊,有紫外线视力,能够分辨出不同强度的紫外线。而不同厚度的雪对紫外线的反射率不同。因此,如果雪地中被设下陷阱,便会非常轻易地被麋鹿识别出,而不能起来作用。这和麒麟“趋吉避凶”的特征很像。
    至于为啥后来鲁哀公、汉武帝能抓到麒麟。一方面可能是他们没用陷阱,直接强行抓;另一方面,可能也是他们居住在齐鲁、长安,没有雪,麒麟(驯鹿)的紫外线视力发挥不出来。
    二、诗经·周南·麟之趾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传统的解释,都很宽泛,无非说麒麟是好的,所以用来类比称赞公族。
    石头布则解释为,从趾,到定(额头小角),到角(分叉众多的大角),层层递进,对应公子、公姓、公族,用来称赞和祝福别人家族开枝散叶、子孙满堂。
    如果大家看到过驯鹿的角,那种巨大而分叉众多的形象的话,可能就会觉得这个阐释确实更为合理,令人信服。
    还有很多其他论证,可能并不是特别严谨,但至少很有意思,还算说得通。不一一赘述。
    至于所谓的长颈鹿就是麒麟……这种中古、晚近时代才产生和流传的谣言,竟然层累成为了很多人的认知,也是咄咄怪事。甚至不值一驳。
    发完抖音。韩舟看着北极光,合上眼,满足地睡着了。
    一夜无梦。
    第二天,继续赶路。
    一路向北,天气越来越寒冷,非常寒冷,呵气成冰。
    中午的时候,望见前方一个小坡。
    被冰雪覆盖,像是一个小冰山。
    藏宝图显示,金色光点就在小坡附近。
    韩舟下车,背包,手持折叠铲。
    走到小坡前。
    挖了几下,发现雪层下的泥土冻的很硬。
    又挖了几分钟。
    咔哧。
    轻微的切断声。
    像是切断了头发。
    仔细看,发现是灰色的干枯的毛发。
    又挖了片刻。
    是一头小兽。
    已经冻干了,但肢体保存的很完整,身体覆盖着毛发,鼻子很长,两端长出小小的牙齿,有点像大象。
    小兽的旁边,可以看到更为粗壮的身躯,被冻土和雪覆盖了。
    韩舟道:“没想到,竟然是猛犸象。”
    猛犸象,又名毛象(长毛象),是象科,猛犸象属的一种动物。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象之一,在陆地上生存过的最大的哺乳动物之一,其中草原猛犸象体重可达12吨。
    猛犸象适应了寒冷的气候,它曾广泛分布于包括中国东北部在内的北半球寒带地区,是冰川世纪的一个庞然大物。
    可惜,就在人类文明到来的前夜,约1万年前,这个庞大而美丽的巨兽种族,彻底灭绝了。
    冰河时代结束,全球变暖,使得猛犸象的食物来源和生存空间都减少,可能是猛犸象灭绝的原因。
    我们的祖先,依靠团体作战对猛犸象进行的高强度猎杀,可能也是猛犸象灭绝的一大原因。
    总之非常可惜。
    不过,猛犸象虽然灭绝了,但因其曾经的繁盛,以及栖息地的气候寒冷,还是留下了许多遗骸,冰封在冰层冻土之下。
    很多都还保持着原先的样貌,栩栩如生。
    有象牙,可以卖钱,也招致了许多贪婪的偷猎者。
    肉,冻干了,消消毒煮熟了还能吃,虽然有携带远古病毒的风险,但还是挡不住很多酷爱探险的人,好这一口。
    这些猛犸象的肌肉骨骼都很完整,保存着相对完好的细胞结构。
    也为很多科研机构的“复活猛犸象”之梦,埋下了种子。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