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宋仁宗 阅读至0%

第104章 宋仁宗

书名:清穿之贵人谋 作者:灵默笙 本章字数:1018字 更新时间:2021-05-28 01:31
    司马倾胭不想嫁给李玮,但是她也不想再搭上自己的名声,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李玮那边出了问题。让这门婚事不能进行下去。
    也是司马倾胭派出了自己的几个丫头,让她们注意李家的情况。
    这边赵祯给福康赐了婚,想着女儿的年纪也不小了,就想着定一个时间近一些的婚期。哪想到还没有商议定具体日期,就传来了黄河泛滥的消息。
    而且还是五十年难遇的大水灾,因为前几个朝代大兴土木,宫殿,别院,墓地。乱砍乱伐,现在的黄河已经不是原来温和的母亲河了。
    景佑元年时,黄河发生了一次百年难遇的大洪灾,从那以后基本上就是两年一小灾,三年一大灾。赵祯基本上每一年都被河防折磨的心力交瘁。
    哪一年要是没有发生水灾,那真是要举国同庆。
    四月底,黄河于大名府胡商口段溃堤。无数良田农舍被淹。
    消息传到汴京,赵祯哪里还顾及得到女儿的婚事,整个朝廷上下都忙成了狗。就是赵昊也是差不多常驻福宁殿。
    朝廷上下赈灾的赈灾,捐款的捐款。就是后宫都在曹皇后的带领下开始消减开支。
    赵昊也是做了多年皇帝的人,大清的河防那也是个坑,从来都是年年修河坝,年年溃堤。
    所以处理起一些事情倒是也十分熟悉。里面的弯弯绕绕,他还是很清楚的。
    赵祯和大臣们见太子如此能干,心里都是满意的。特别是赵祯,因为有儿子的帮助,他也有了喘息的机会,
    “陛下,”曹皇后这几天也一直在为赈灾的事情忙碌。后宫的开支消减也不是一句话就可以的。有些地方的开支是不能消减的,比如官家的几个年幼的皇子皇女。
    官家就这么几个孩子,要是因为削减开支出现什么不好的事情。那她这个皇后也真的就做到头。
    “皇后,这段日子还真是多谢皇后了。”赵祯拉着曹皇后的手语气欣慰。
    “这是妾身应该做的,宫里的娘子们都十分的配合。不过妾身也做主几个年幼的皇子公主处就不必消减开支了。他们几个小孩子也没有多少开支。委屈了哪个也不能委屈到孩子。”
    “皇后说的是,我还没有到那种要委屈自己年幼孩子的地步。鸾凤阁有两个皇子,从我这里拨一些份例过去吧。”赵祯想了想说道。
    “哪用得着官家这边,从我坤宁宫拨一半过去就好。”曹皇后说道。
    “皇后心善,但是皇后为后宫之主,不能偏颇,还是我来吧。”反正他宠爱贵妃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说着就让张茂则去将东西送到鸾凤阁。
    没想到张茂则却将东西又拿了回来:“官家,娘娘,太子殿下刚刚将自己的份例拨到了鸾凤阁一大半。贵妃娘娘不愿意收,但是太子坚持要拨给鸾凤阁。”
    “这孩子。”赵祯对儿子的孝顺十分满意,他是知道的之前太子问过张茂则他这边的用度是否有短缺。他是官家,就算是短了谁的用度也不会真短了他的用度。
    “太子是孝顺,这一点倒是和官家一样。”曹皇后夸到。
    赵祯觉得皇后说的没有错,点头附和:“这孩子就怕我累着了,每四个时辰之后就要我回来休息。他倒是在前面和大臣们支撑着。苦了这孩子了。”
    “太子这次的应对可是大受赞扬,一国储君的风范彰显无疑。”太子天资卓绝,皇朝后继有人曹皇后也是高兴的。
    “是啊,昊儿是一个天生的王者。有如此佳儿,百年后,我也能够对列祖列宗有所交代了。”那些无子日子中的煎熬,仿佛就像是一场梦。
    曹皇后这一辈子无儿无女,也不知道做人父母是什么样的感觉。
    赵昊坐镇内阁,一些琐碎的小事就他直接决定了。太子处事果决,大局观优秀。内阁的几位相公在他面前也是老老实实的。
    太子身上的威压,比之官家更胜几分。因为有太子的提醒,大灾之后必有大疫。那个按照太子的吩咐,做了一些防御准备,疫情总算是没有扩大开来。
    有皇上和太子的重视,这一次的水患有惊无险的过去了。但是大家也只是暂时的松了一口气,因为不知道明年会不会再来一次比这更大的水灾。
    忙碌了几个月的朝廷需要好好的休整一番。赵祯让太子在抱本宫举办一场皇家宴会,也算是给他和大臣勋贵熟悉的机会。
    赵昊自然不会拒绝。
    “娘,儿子怕太子妃太过年轻,又从来没有主持过这样的大型宴会。所以想着您能不能帮一帮忙?”赵昊一边给苏沫捏肩,一边讨好的说。
    他家亲娘这一世虽然也没有准备皇家晚宴的经验,但是上一世,作为皇贵妃,太后却是主持举办过很多次的。这是报本宫第一次宴请朝中大臣,丝毫不容有失。
    ; “行吧,让太子妃跟在我后面学吧。”苏沫对于儿子难得的请求自然不会拒绝。
    东宫太子要在报本宫宴请诸位大臣勋贵,因为是官家准许的,所以也就没有什么好避讳的。
    全汴京的大臣勋贵都希望能够得到东宫的请帖。往日里太子与他们这些臣下并不亲近。他们也不敢随便去结交太子。所以除了太子从幽州带回来的心腹大臣。
    汴京的官员也就一个韩琦和太子的关系亲密了一些。当然这也是很正常的。韩琦在太子认祖归宗这件事情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
    不管是官家还是太子对韩琦都是充满了机。这让很多官员都后悔当初为什么不是他们带着圣旨去幽州。
    现在东宫宴请群臣,又有哪个不想参加。一时间京城的大户人家们,都在为弄到一张东宫宴会请帖而手段百出。
    宋朝的皇家宴会和清朝的皇家宴会自然是不同的。但是那些细节的部分都是有惯例的。只要让下面按照以往的惯例就好了。他们这些主子所要把控的就是整个宴会的大局流程。
    什么样的官职该坐哪里,什么时候上菜,什么时候上歌舞表演,遇到突发情况该如何解决,等等等等这些。
    苏沫将其中的一些技巧和注意事项都仔仔细细的和孙氏说了一遍。孙氏的出身确实是没有机会接触到这些,不过只要肯学,这些事情操作过一两次也就都会了。
    孙氏也不负她的希望,学的极快,而且会举一反三。到最后苏沫也只是在一旁看着她安排。指出一些小瑕疵,不得不感慨一句她家儿子的眼光就是好。
    “娘娘,发现一些奇怪的地方。”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妥当之后。苏沫让阿玲和阿葵再次检查了一遍,看看有没有什么疏漏。
    这时她儿子第一次你太子的身份宴请汴京的上流社会。期间绝对不能出什么事情,否则就打他的脸。
    “奇怪的地方?给我看看。”苏沫拿过记录。
    “这几个宫女并不是抱本宫的,是因为抱本宫的人手不足从另外的地方调过来的。原本也是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但是这几个人,”阿玲点了几个人的名字:“他们来自同一个地方,分别负责上菜,带路,更衣室。”
    “母亲,这有什么奇怪的吗?”孙氏问,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
    “一般上,从外面借调过来的人,都只负责最外围的活计。他们不是报本宫的人。对报本宫不了解。怎么会分配到上菜,带路这样的岗位。”
    “特别是更衣室,更是需要最心腹的下人才可以安排在这里。”
    “却是如此!”孙氏听完觉得十分有道理,女眷更衣,事关名节,自然是十分重要的。
    “阿玲,去查查!”
    “是,娘娘。”
    “母亲,是有人想在宴会上搞破坏?”孙氏有些紧张,她虽然嫁给太子也有一段时间了。但是抱本宫只有她一个女主人。所以还没有遇到什么勾心斗角的事情。一时间到时有些慌乱。
    “不必惊慌,太子妃甚至是皇后这种位置,自然是时时刻刻都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威胁。你需要练就的是从容不迫,处事不惊。如今这点小事你若是都不能撑过去,那日后你的日子,甚至是你孩子的日子都不会好过。”苏沫淡淡的提醒了几句。
    太子妃,皇后,这样的位置从来都不是好做的。如今的曹皇后,出身名门,自身的手段也不俗,但是日子过得如同一潭死水。
    不知道如果能够重新选一次,这位皇后还会不会进宫。
    “母亲教训的是,儿媳知道了。多谢母亲教导。”孙氏立马整好自己的表情和心态。知道贵妃娘娘是为了她好才说这些话的,心中感激。
    “嗯。”只要真的听进去了,也不枉她多费这番口舌。
    报本宫并不能算是在皇宫中,不过它的奢华程度甚至比赵祯的福宁殿更胜一层。
    想到连续两任皇帝儿子的稀少程度,苏沫对此倒是十分理解。真宗也是死了好几个儿子之后才养住了赵祯。就这么一个宝贝疙瘩,怎么舍得让他住不好的地方。
    就算委屈了他自己,也不可能委屈唯一的儿子。
    赵祯也是如此,抱本宫空置了几十年。在认回赵昊的那一刻赵祯就开始修葺报本宫。
    就算有大臣上撘子说报本宫的修缮太过于奢华。赵祯也是没有一丝理会。
    还从他的私库中拿了很多好东西放在抱本宫中。
    他自己不吃那些做法繁复的菜肴,但却叮嘱抱本宫的人给赵昊做一些皇家美食。每一道的用料都十分的讲究。耗费的食材也十分的多。
    赵昊一开始倒没有觉察出来,因为他上辈子吃的比这还好一百倍。但是在福宁殿吃过几餐之后,也觉察出了两者的区别。于是抱本宫的膳食就跟着福宁殿走。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