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第 54 章 阅读至0%

第54章 第 54 章

书名:穿成一个老男人(女穿男) 作者:云九朵 本章字数:1018字 更新时间:2021-05-16 04:08
    余隐将焦头花种好,打算出去,把这事跟卫国公分析一下,突然感觉脚下一震,还以为空间要崩了,结果,突然感觉眼前一亮,旁边多了一块田。
    在田的旁边是一块鱼塘。
    余隐有点懵,怎么回事?
    “宿主找到焦头花,完成隐形支线任务,开启空间第二块田地,激活鱼塘。”
    余隐:“……”
    他一直以为,这任务大概需要过几年才能完成。
    木想到……
    他想起系统好像奖励过他两条锦鲤,跑到鱼塘边一看,果然一池子的鱼。
    这两货的繁殖能力比起那两只鸡仔可是强太多了!
    余隐抽了抽嘴角,看到自己搭的小花架子上,不知道什么时候多了一个首饰盒,打开里面居然有一对碧玉耳环。
    水头极好,一看就价值不菲。
    系统道:“女儿名气破八十,奖励碧玉耳环。”
    余隐明白了,下次有人回京,把这东西给余妙捎上。
    余隐从空间出来,也只不过几息之间,就听外头卫国公道:“东桂过来,让老夫瞧瞧,大姑娘给你先生捎了什么东西。”
    吕东桂只得抱着东西走了过去。
    其实余妙除了信之外,还捎了几身衣裳。
    余隐出发的时候是夏天,就拿了几件换洗的,现在两三个月过去了,天气日渐转凉,再加上冯达回京。
    余隐说了几句,大概今年回不去了。
    小姑娘便给他捎了些衣裳,有夹衣,还有冬日厚些的棉衣。
    余隐说这边天天海鲜,让他们别担心,小姑娘就给他捎了些自家做的腐乳,还有豆瓣酱之类的,让他解解馋。
    卫国公一一翻过,眼馋得要死。
    拍着桌子道:“老余出来,出来,跟你商量个事儿!”
    余隐走到他身边,笑道:“什么事,注意点形象。”
    卫国公道:“老夫才不管那些,对了,你家姑娘订亲了吗?”
    余隐摇头。
    余妙年纪是不小了,可彭珍娘才去世没多久,虽然余隐不用守孝,可孩子得守,现在议亲不合适。
    所以,余隐只能私下排察着。
    卫国公一拍桌子,哈哈笑道:“这敢情挺好。”
    说完,一把将卫七给揪了起来,往余隐身前一塞,“瞧瞧这小子怎么样?”
    余隐嘴角抽搐。
    “……”
    卫国公道:“他虽然不及老五,可老五已经有媳妇了,所以,只能委屈大姑娘嫁给他了……”
    余隐满头黑线,“国公爷说笑了,什么委屈不委屈的,这事又不是咱们在这里吵两句,看谁嗓门大就定了,这也得孩子们乐意不是?”
    卫国公一巴掌拍在卫七后脑勺上,“你别理他,这小子不敢不同意。”
    卫七眼里闪着泪,他祖父的手劲真不是一般的大呀!
    余隐忙道:“误会了,误会了,我家夫人不在了,这等事我得问问妙儿才行。”
    卫国公:“……”
    什么意思?
    如此民主?
    说好的媒妁之言呢?
    余隐无耐道:“卫大哥可能不知道,我家姑娘原先吃得胖,胆子小,我说什么她也不敢反抗……”
    卫国公双眼一瞪,“现在瘦了,胆子大了?”
    余隐:“……”
    别打岔行不行?
    见余隐真天翻白眼,卫国公笑道:“你说你说。”
    余隐道:“当年我没经孩子同意给她订了门亲事,男方当时全靠着我们家,表现的蛮好,后来一朝中举,心思就飞了……”
    余隐说的是张东远的事,卫国公隐隐知道一些。
    一拍桌子道:“这等忘恩负义之人,去了柳家,算是门当户对,老余真的,我觉得咱们两家特别的登对。”
    余隐嘴角抽搐,卫七确实在女婿后选名单之中。
    但是让卫家的孩子当上门女婿。
    余隐估计对方不太乐意,更何况这年头,能上门女婿的,怕都是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的那种,像卫七这样的好孩子,别说卫国公同意,怕是人家父母也不同意。
    余隐只得实话实说,“老卫呀,我家就两个闺女,老二今年才三岁多,我又年过半百了,家里以后要靠老大撑着,所以我家闺女不外嫁。”
    “你要是能说通家里人,七公子过来,我们定当亲儿子一样对待。”
    卫国公:“……”
    余隐把闺女给他的东西,跟吕东桂一起搬进了屋。
    卫国公坐在那里唉声叹气道:“多好的媳妇儿,就这么飞了!”
    卫七弱弱道:“要不,我当上门女婿去。”
    卫国公一噎,低头吃东西。
    余隐把东西收拾好,发现闺女给他的还不止表面上那些,有护膝,有围脖,还有暖手的,除了信之
    外,还画了一本小画册,都是画得小鱼儿的趣事。
    如今小鱼儿已经进学了,不过却在宫里。
    好处是上半天,不用交学费,宫里还给统一发衣服,头饰。
    每日的小点心,小果子都吃得小胖墩眉开眼笑。
    又因为小鱼儿长得喜庆,是皇帝亲自定的,九公主和她娘都不敢半点待慢,先生们也知道她是余隐的闺女,对其照顾有嘉。
    大大减少了余隐当时想着,伴读各种不好的担心。
    余妙自己最近过得也蛮好,除了跟刘大姑娘平时一起玩儿之外,鲁大人家的闺女也加入了他们之中。
    他们三家都是翰林院的,父母性子都属于不争不抢,但是又博学多才的。
    闺女也都很有灵性。
    总之,特别情投意合。
    噗,志趣相投!
    在这期间,余妙还陪着余老太太,余眉一起去青龙观给余隐求了平安符。
    又是司杰画的,此次一道给余隐捎了过来。
    余隐将安符挂在脖子上,上次去观里求的,在那次大雨中,不小心湿透了,符算是毁了,他还想着,要不要找人画个,不料闺女就给他寄来了。
    余隐美滋滋地直冒泡,果然闺女是个小棉袄。
    收拾好东西,看完信,大家继续回到各自的岗位上工作。
    余隐这才去找卫国公。
    卫国公正在看从京都寄来的邸报,一见余隐过来,便招呼他道:“此次牵扯了许多人,几乎把沈家一脉全给挖空了。”
    94、可疑人员混入
    余隐不奇怪。
    像这种联合判军之事。
    沈丛之即使再不知情,可对方咬出的却是他的家里人,这事沈丛之算是祸从天降了。
    不诛九族都不错了。
    卫国公道:“那病秧子,这次怕是真躲不过去了。”
    余隐没接话,反而道:“您信风水一说吗?”
    卫国公微微一愣,随后点头。
    “我今日去山上看大家种地,顺便看了一下地势,觉得咱们这地方卧虎藏龙,而且地气特别的好,并不比京城的左青龙右白虎差。”
    “……”
    卫国公略一思索便有点明白了:“你是说,咱们抓到的,可能并非真正的反贼。”
    余隐点头:“只是一些小卒罢了。”
    卫国公吐了口气道:“写折子吧!”
    余隐一惊,“您不怕我看错了?”
    卫国公目光沉沉,苦笑道:“您老人家什么时候错过?”
    余隐:“……”
    老子明明比你年轻十来岁。
    折子是余隐写的,不过最后上书是两人一起上的。
    当然,两人就这事还讨论了一些别的方面,比如他们本来想联合北夷,如今那边反水,至于倭寇那边,他们决定在两年内打过去。
    所以,余隐想不通,幕布后黑手,手里还有多少底牌。
    但是不管有没有什么底牌,对方肯定不会在近期出手,顶多就是小打小闹。
    敌暗我明。
    余隐刚才收到余妙给寄的东西时的喜悦心情,跟卫国公一讨论,荡然无存。
    太难了他!
    一个半路出家的,现在除了操心对方留下来的孩子,还得操心对方的职业。
    卫国公从余隐这儿出去,直接去找卫五和楚宗庆了。
    他们现在虽然还在招兵买马,准备组建水军之际,不可否认,对方会不会暗地里给他们当头一棒。
    让大家都打起精神,不要放过任何蜘丝蚂迹。
    余隐不用操心这些,他主要管的是民生方面的,两人分工特别的明确。
    待过几日工部那边来人了,他连造船的事都可以不用管了。
    余隐下午在刘二老爷那里混了一下午。
    木匠活他是半点不会,但是图纸多少能看明白,于是,递个东西,跟刘二老爷商量一下改进,还是蛮有用的。
    不知不觉就到了下午。
    望着渐渐西沉的金乌,余隐心里头有处说不上来的感觉。
    就在这时,卫七和吕东桂从外面走了进来。
    一看到余隐,卫七就立马跑了过来,把一本册子递给他,“余叔,瞧瞧这个。”
    卫七是负责报名的,再顺带着面试一下,对方有没有底子,或者功夫怎么样,把报名的人员,按照基础分到四个队伍里面。
    以方便到了卫五那边,他和楚宗庆好好把握训练度。
    余隐翻了两页,小小吃了一惊,“这么多?”
    今日一天,收了一百多号人,而且全是三队和四队里面的。
    卫七道:“余叔,我也觉得挺奇怪的,你说前几天报名的是有,可能逃出去的人,都听到消息,咱们把倭寇赶走了,正招唤大家回家,有人远,有人近,回归的时间不同,报名的人不也太多。”
    r/
    可我听城门那边的人说,今日进城的人数并不多。
    与往常一样,怎么说呢,他们贴出告示已经十来天了,但是真正回归的人并不多,目前满打满算有两万余人。
    而这两万多人中,大部分是滨海土著,原先在滨海开铺子,做生意的外地人,极少来此。
    余隐道:“这些人仔细看着些,一会你们再去给你哥哥与世子说一声,让他们也留意着这些人。”
    如果不是早上他发现了焦头花,此刻也以为这是件好事,说明大家都乐意看到除倭寇。
    可现在,余隐不得不多想一些。
    他们的分组方法,虽然不科学,但是却是挺实用的。
    像前些天来报名的基本上都是属于一队的。
    一队就是那种年纪轻,但是却没有过任何武艺基本的少年。
    二队就是一些身体素质特别好,能扛能打,但是也没有进行过任何系统训练的。
    三队是那种学过一些东西,以前替人看过家护过院,甚至跟人打过架的那处,简单的说类似于保镖这种。
    四队嘛,就有些专业了。
    在卫七手下过几招。
    余隐看了下,今天这一百多人,起码有七十多个在卫七手下过了六招,也没露败相的。
    卫七点头,“要不要与祖父说一声。”
    “一会我与他说,你亲自去告诉你哥哥他们,咱们人本来就不多,他们要是真来捣乱,简直防不胜防。”
    卫七晚饭也来不及吃,就带着吕东桂骑马跑了。
    余隐他们现在最怕对方在暗地里放火。
    能烧你一次,就能你烧你两次。
    现在整个城正在渐渐步入正轨,各环节非常薄弱,一旦有什么闪失,前面的一切努力都前功尽弃。
    余隐回头,跟卫国公一起将大家喊过来开了个小会。
    关于巡逻的事情,城里目前还在搞基建。
    这年头的房屋都是木质的,万一失火,又得玩完,是以,城里的巡逻人员特意安排了好几波,白天分两波,但是晚上必须加强人手。
    二是,让卫七赶紧将最近招收的这些人的名单,以及家庭情况摸清楚,最好再来一个家访……
    至于军营那边就全靠楚宗庆和卫五了。
    城中,夜班是李三带队,白班是余隐自己亲过问。
    先前卫国公带来的几个亲信,还有皇帝给他们的几个人,都有特别的工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分管范围。
    会开完,大家还各自写了保证书,签字画了押。
    各自的责任区各自负责,出了事处分谁。
    开完会,余隐回到房间。
    洗漱过后,翻出余妙给他寄过来的书,看了起来。
    吕东桂在一旁给他泡了茶,扫了一眼道:“这是妙儿妹妹的新书吗?”
    余隐头也不抬道:“是呀,这丫头运气好,上次只出了个小册子,但是被廖夫人瞧见了,主动找到她,要她在自家的书斋出书。”
    吕东桂颇为羡慕道:“先生这次可以放心了,廖夫人做为女子字帖的泰山北斗,只要她一句话,妙儿妹妹以后的书肯定会卖得更好,走得更远。”
    95、工部来人
    余隐离京差不多三个月了。
    走时,第一本书还没做好,人家看刘大人的面子,才加紧出,谁知道,那书才卖了两天,就被廖夫人瞧中了。
    这一打听,便找到了余妙。
    要给她出剩下的书,刘大人入股的那家书肆也急了。
    双方谈了两天,最后决定两家合作,这才将余妙的书一个月内制好了版。
    廖夫人还在其中写了推荐词,被廖夫人一推荐,名不见经传的余妙,立刻在京城火了起来……
    这才是系统为什么说她的名气已经破了八十,奖励一幅耳环的由来。
    余隐道:“可不是,家里有她在,我就放心了,待咱们这儿步入正轨,我就把他们姐妹接过来,住一段时间,到时候一道儿回京,妙儿长这么大,还没出过京。”
    吕东桂用力点头:“那小鱼儿一定很开心。”
    余隐也挺开心。
    女儿们发展都不错,将来女婿的人选只会越来越好。
    不过他感觉,司杰这货怕是顶天了吧!
    余隐看完余妙的新书,开始看吕东桂这几天的工作总结。
    刚开始把他带来的时候,余隐还有点后悔,这孩子的洁癖也太严重了些,好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长徒跋涉,又遇到火烧山,大雨淹城等等系列事情。
    现在让他在猪圈旁吃饭,他都没问题。
    吕东桂的文风跟他的人一样,细腻饱满,但是分析问题又特别的准确,唯一的缺点,优柔寡断,文风不是太简洁大气。
    这方面倒是与余妙刚好相反。
    余妙做为一个妹子,文风却偏偏简单明了,人家五百字,她顶多二百字就结了。
    余隐看完,把本子还给他:“继续记录,如果发现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尽快通知大家,还有,咱
    们的厨房和造船那儿就全靠你了。”
    吕东桂瞬间感觉压力山大!
    挺直了背道:“先生放心,学生定不负所望。”
    余隐伸手拍了拍他的肩,突然感觉有点奇怪。
    吕东桂见他直看着自己的手,好一会才道:“先生的袖子短了好多!”
    余隐本来衣裳就不多。
    出来打仗,穿得都是很随意的便服,也不值钱,更谈不上多合身。
    因为他这段时间一直在瘦,原先的衣裳根本没来得及修改,岂知,现在突然发现袖子短了不少。
    余隐又抬头看了几眼吕东桂。
    吕家的人都长得高,吕公公比余隐要高一个头。
    吕东桂个头跟吕公公差不了多少,也就是说,余隐站在他的面前,是无法直视对面的,只能看到他的肩头。
    可现在,余隐轻轻松松地直视到了门口花架上的那一盆兰花。
    余隐拉了吕东桂一下,“你站直了。”
    吕东桂再次挺台挺胸。
    余隐依旧越过肩头,看到了对面的兰花,甚至还看到了门上挂着的帕子。
    余隐心头颤了颤。
    这是灵异了?
    不对,他猛地想起,自己在家时,发现身高貌似长了一丁点,还特意在墙上画了线,最近忙得焦头烂额,根本没时间想这些。
    此刻看到短了一寸有余的袖子,才惊觉,自己这是又长了。
    老年长个……
    是不是太凶残了。
    待吕东桂走后,余隐拿着簪子,轻轻在不起眼的墙上,根据身高画了条横线。
    再仔细看了看自己的衣裳,还真是短了不少。
    他估计前段时间没怎么注意,那是因为自己以前长得胖,瘦了之后,衣服的袖子就会长一些,现在是个头长了一在截,把原先多余的部位都用了。
    这才显出了短了……
    余隐有点小激动,可又有点不知所措。
    照这么计算,他足足长了小半个头,都超两寸了。
    余隐心头暗暗发紧,他长什么样儿,旁人不知道,余妙跟余老太太肯定一眼就能瞧出来,皇帝估计也行。
    现在他跟一群大老爷们在一起,可能大家都忙,谁也没注意他的长相去。
    众人只知道,他操劳,外加水土不服,瘦了不少。
    却没人注意他的身高去,待回到京,怎么解释?
    鞋底垫高了?
    余隐纠结了一会,喝了半杯酒就顺利入睡了。
    第二天,来不及多想,刚起床连早饭都没来得及吃,就有老农过来请他去看药材种植的事儿……
    余隐只好捏了个包子,一边赶路一边吃。
    还得问对方地里什么情况。
    这一番忙碌,到了中午都没吃得上饭,还是在李三给他送了吃的,坐在地头一边给大家讲解哪种药材如何种植、打理,一边啃吃的。
    这样的日子,不知不觉就过了大半个月。
    一进入九月,温度就速度降了下来,饶是滨海靠海,比京都那边暖和不少,早上起来,也挺冷。
    余隐穿了件厚点的衣裳。
    这一套上,整个人都傻眼了。
    袖子短了一寸多,原先接近脚面的袍边,此刻挂在脚面一寸以上随风晃动。
    将他的鞋子暴露无疑。
    卫国公找他去接从中过来的工部官员,一看他穿成这样,嘴角抽搐道:“再换身吧,这也太不正式了。”
    余隐无奈道:“可能衣服缩水了。”
    北方天气干燥,到了南边湿度太大,于是缩水了。
    卫国公嘴角抽搐,“工部这次一共过来五个人,住哪,他们跟刘二的位置,你得想好了,这是你们文官的事儿。”
    余隐明白。
    这事有点难办……
    刘二老爷在造战船这事上,有绝对的发言权。
    可他只是个举人,尽管刘家书香门第,家世显赫,但是面对几个工部的五品官儿,那他也是最底层的。
    算来算去,余隐只能把他归于外聘人员。
    再加上他自己本身官位也不高,完全镇不住同级好吧。
    这个混账皇帝,给他权利不假,但不把他位子升一升,面对工部那几位,他感觉压力还挺大,就算他在这里是绝对的一把手。
    然而……
    “要不,您跟他们谈谈?我毕竟官位不大。”
    余隐实话实说,这里最大的就数卫国公,当然在京都,他也大。
    卫国公给他出主意:“在咱们营里,一般都是以武服人……”
    余隐恍然道:“那让他们比试一二,谁赢了谁就是老大。”
    卫国公:“……”
    总感觉这老小子一肚子坏水。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