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阅读至0%

第103章

书名:将军总被欺负哭 作者:龚心文 本章字数:1018字 更新时间:2021-04-24 15:21
    池塘里打捞出了一具无头的男尸,发现尸体的渔夫正愁眉苦脸的和待在边上的几衙役解释着情况。
    那具男尸在池塘里不知泡了多少日,全身浮肿,恶臭难当。
    刚打捞上来的时候,把那渔夫吓得直接尿了裤子。
    郑州郡丞下属的丞吏邓晏,却毫不避讳的蹲在那具尸体边上,甚至带着一点兴致勃勃的神情,仔细的查看这具别人避之不及的腐尸。
    尸体的头颅被人切下,断口齐整。
    人的头颅可没那么好切,凶手极有可能武艺高超,臂力惊人。
    邓晏一边翻查着尸体,一边思索。
    “邓丞吏,可让我好找。”和邓晏同为郡丞属官的何侑匆匆忙忙赶来。
    猛然看见了一具高度腐朽的腐尸,把何侑给吓了一大跳。
    “别忙了别忙了,郡守大人紧急诏令全郡长吏署官到郡署议事。”他举着袖子挡住眼睛道。
    “且稍后片刻。”邓晏不紧不慢的回复。
    何侑一把拽着他的袖子就走,“郡守大人召唤,如何等得,这些案子且先放一放吧,你还嫌在郡守和郡丞两位大人眼中的印象不够糟吗?”
    邓晏无奈的被一路拽上马车,他一边掀起帘子向池塘方向张望,一边道:“到底所为何事,这般紧急,主公已经回汴京去了,我郑州还能有什么急事,需要全员汇集探讨之?”
    “主公从汴京颁发了政令,要求各郡设郡学,并要所辖地方鼓励创办私塾。汴京会定期举行大考,考查各郡县选拔上来的人才,择优以为官吏。”何侑兴奋的说道,“到时候每个郡推荐上去学子录用之数,将成为郡守大人岁末上计考核的指标之一,你说郡守大人急是不是急?”
    郑州成为晋国的新郡不久,郡守和郡丞都急于在一年一度的“上记”中取得一个好成绩,以给主公留个好印象,因而对此影响到他们年度考核的事情十分重视。
    何侑是主薄,目前衙内文官欠缺,这件事很有可能落到他的身上,正是他表现立功的一个机会。
    邓晏兴致缺缺:“我只是负责刑狱诉讼的小吏,此事于我何干,我那还有案子呢。”
    “怎么和你无关,主公的新政上点明,岁终上计,百官备正其治,当则可,不当则废。这里面的‘治’就包含了刑狱案件的侦破,盗匪的抓捕,税务的收缴,更卒的训练,还有就是这新加的郡学教化之果。”
    何侑高兴的拍了拍自己这位不善于同上司交际的好友肩膀,“晏君,你这般善于破案,大人们往后想必需要倚仗你的才华,再不会同先时那般排斥与你了。”
    邓晏对政务不感兴趣,他只希望新的政策能让他在以后办案的时刻,少一些上司们的干扰。让他得以施展自己真正的能力。
    何侑对郑州如今的新主公十分敬服:“晏君,主公在郑州待了这些时日,你可有见过主公一面?可惜我职位低微,无缘瞻仰到主公风姿,实乃一大憾事。”
    “我也不曾见过主公,倒是见过那位编写《晋律》的周大人,”邓晏说道,“那位大人虽然不良于行,但却时常驾临郡县衙署同我们这些小吏讨论新编的法令在实案中的应用。实在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大人。主公能得这般贤臣辅佐,想必是一位难得的明君。”
    在汴京以南的定陶,一间普通的二进院落内,一着帽结缨的年轻文士正持着书卷,领着数名小儿读书。
    定陶本是宋国的土地,去岁因晋国大将军墨桥生领兵入侵,迫使宋襄公迁都到了彭城。
    宋襄公将北部夹在晋国及卫国中间的几个郡县,一股脑的割让给了晋国。
    定陶本就是富庶之地,文人士子汇聚,便是普通百姓中稍微富裕之家,也时常送家中小儿到学馆识上几个字。
    因而城中像这样的私塾倒是不少。
    “博文君,博文君。”另一个年轻文士在门
    外呼唤,正是这里的夫子董博文的好友李阙。
    董博文和学生交代了几句,走出学堂,引好友坐于偏室。
    “阙君何事如此开怀?”董博文煮茶待客。
    “博文你听说了吗?”李阙一脸兴奋,“晋越侯颁布新政,设郡学,兴私塾,开科取士!你我这等平民学子,也有机会入朝为官了。”
    董博文吃了一惊:“此话当真?”
    “自然是真的,如今郡署大门正贴着告示呢。郡中将设郡学,郡中学子可参与考核,择优入选。考入郡学者不但能免其赋税,每月还可领几石粟米补贴家用。只是不易考入,全郡只招三十人。但像博文君这般高才,择入必是无忧的。”
    董博文沉思了片刻,“这还真让我意外。先时,我看我们这位新主君推行军功授爵制。以为其是一位好勇斗狠,一心开疆扩土之人。却想不到此人尚有这等远见。”
    “这可是进民德、开民智之举啊。”李阙面色激动的泛红,在好友面前压低了声音,“说实话,我觉得这位新主公,比宋襄公可是强多了,我们定陶被割让给晋国,对定陶百姓来说倒也不是什么坏事。”
    董博文眯起了双眼:“主公此举,不仅是为开民智。更是使得寒门子弟入朝为官,打破的是世家贵族对朝堂的垄断。阙君你说得对,我们能成为这样一位主君的子民,确实是一件幸运的事。”
    类似这样的对话,在晋国国土的各处接连响起着。
    但颂布了这些政令的程千叶,还不知道她的一道政令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多大的波澜。
    她已经回到了汴京,正坐在朝梧殿内,向着她那已经两岁的“儿子”程鹏招手:“鹏儿,到我这里来。”
    两岁多的小包子拽紧母亲许妃的衣袖。
    他自出生以来,和父亲待在一起的时间少之又少。
    年纪小小的他看着眼前年轻俊朗的男子,既孺慕又紧张,迟疑着不敢上前。
    直到母亲在他后背轻轻推了一下,他才鼓起勇气,走上前去,伸出白白胖胖的小手,端正的行了个礼,涨红着小脸,叫了一句:“君父。”
    程千叶把他抱了起来,放在自己的膝盖上,提笔膏墨,在白纸上写下一个千字,一个羽字。
    “鹏儿识字了吗?我教你认字,”程千叶指着桌上的字念道,“这个字读千,这个字读羽,是父亲的名字哦。来,你跟着我读一遍,千,羽。”
    奶声奶气的跟读声在宽阔的朝梧殿内响起。
    许妃侧过脸,悄悄用衣袖抹去眼角的泪水。
    事到如今,这个世界上能够想念她那位真正的夫君之人,除了她,也只有眼前的公主还有太夫人了。
    阿甲进来的时候,正看见程千叶在教程鹏认他的名字,
    “鹏字,乃是取至鹏程万里之意,将来我们大晋的国土越来越大,鹏儿便如大鹏展翅一般,守护我们的国家。”
    程鹏坐在父亲的腿上,双眸亮晶晶的,听着父亲述说着在他名字里赋予的心愿。
    看到阿甲进来了,程千叶把儿子从膝盖上抱下来,让许妃领着他回去了。
    她接过阿甲递上来的奏折,一份份批阅。
    “主……主公。”阿甲有些吞吞吐吐。
    “说吧。”程千叶头也不抬。
    阿甲磨磨蹭蹭的道:“周大人给那个暗起了个名字,随周大人姓周,叫周明。”
    程千叶抬起眉毛,看向阿甲。
    “所以呢?”
    阿甲的面色有些红了,半天不说话,只是看着程千叶桌上刚刚教程鹏认名字的那张纸。
    程千叶哈哈一笑,翻出一页白纸,提好笔:“行,我也给你起个名字。你想姓什么?跟我姓程还是你有什么想要的名字?”
    “卑职……那时候虽然还小,依稀还记得自己姓夏。”
    程千叶想了想,提落下两个端正的字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阳正可人。现在正好是夏日,你又姓夏,就叫夏菲吧。”
    她从抽屉中翻出一块明艳喜人的翡翠,放在了那写着夏菲名字的纸上,一起交给了身边的少女。
    “菲同翡,夏菲,在我眼中你就像翡翠一般的漂亮呢。”
    张馥向着朝梧殿走来的时候,正巧碰见呆立在殿外回廊上的夏菲。
    那位素来冷漠的死侍,双手捧着一页薄薄的白纸,纸上托着一块碧绿的翡翠。
    她低头凝望着那块在夏日阳光下熠熠生辉的宝石,露出了一副张馥从未见过的表情。
    “阿甲,怎么了?”张馥问道。
    夏菲回过神来,抬头看向张馥,在阳光中露出了属于自己的笑容,
    “张大人,以后我不叫阿甲了,主公给我赐了名字,夏菲。”
    张馥进入朝梧殿内,程千叶正在看墨桥生发来的前线战报。
    墨桥生率领着二十万大军,已经越过秦岭向着韩全林所在的汉中进发。
    韩全林气急败坏,如临大敌,亲自领军相抗。
    “张大人,你看一下,又是捷报,桥生就从来没让我失望过。”程千叶兴奋的把军报递过去。
    张馥却没有像程千叶一般高兴,他沉默片刻,开口道:“主公,墨将军战功赫赫,是不是应该封赏赐些什么?”
    “当然,”程千叶道,“按照军功,他该升十六级大上造爵位了。”
    “若是他真的拿下汉中全境呢?”
    “那就一路让他升上列侯,关内侯啊。”
    张馥行了个礼:“按墨将军这样立功的速度下去,总有封无可封的一日。”
    程千叶向后坐直了身体,她看着张馥,意识到他话中有话:“张大人心中有何疑虑,请直说吧。”
    张馥无奈的叹了口气,行了礼,把话说开:“主公,我们晋国近年来领土扩张,人口大增,兵力比起两年前翻了十倍。如今全境士伍人数,合计四十万有余。但是单丰都墨将军所率军马就达二十万之众。”
    他严肃的看着程千叶,“而且,随着战争的延续,他的兵马竟然还能不停的增多,他占据了丰都周围诸城,甚至不需要我们提供粮草,就可独立向韩全林开战。”
    “主公,我知道您信赖墨将军,但作为一国之君,是不能将国家的命运仅仅依托在信赖二字上的。”
    “你的意思我明白了。”程千叶看着张馥,“我会认真考虑你说的话。但我心中有我的决断,也请你相信我的判断。”
    张馥不再言语,低头告退。
    程千叶叹了口气,摸出墨桥生夹带在战报中寄给她的一封私信,慢慢拆开,一点点的读了起来。
    那端端正正的字迹,记录了前线生活的点点滴滴,字里行间,流露着写信之人含蓄的相思之意。
    在信的末尾,极细小的写了一行字,算是回复了程千叶上一封私信的那些话:
    只要主公喜欢,便是弄疼我也……无妨。
    程千叶一下咬住了嘴唇:这家伙竟然学会勾人了。
    管他什么封无可封,等他封无可封之时,我就把公主嫁给他。
    作者有话要说:  明天请假一天,各位领导给批个假条,哈哈。
    另外看到有小可爱在讨论杨盛的问题,
    不是说桥生如果造反士兵就一定会全部跟着他造反,像是程千叶这种比较得人心的君主,底下将军如果造反要承担的风险是比较大的。
    但是作为君主肯定不会放心这样一个手握重兵,带着部队自给自足,一圈打下来的地盘快赶上国土的大将军。杨盛作为桥生的亲信,肯定是从桥生的角度来考虑,毕竟这关乎桥生的性命,而对主公没有什么真正的威胁。
    我感觉如果不是主公对桥生有足够信赖,桥生的下场应该就和韩信类似。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