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阅读至0%

第230章

书名:桓容 作者:来自远方 本章字数:1018字 更新时间:2020-07-09 08:49
    因境内有居延海,水草丰美,形成一片广阔的绿洲,适合人类居住。自汉以来,即为兵家必争之地。
    汉末天下大乱,西海郡几易其手,张凉被灭后,始终为氐人控制。什翼犍叛氐秦,一度曾派兵攻打,可惜都被当地的守将挡了回去。非但没占到半点便宜,反而损失不小,不得不暂时打消拿下西海郡的念头。
    长安被破、苻坚驾崩的消息传来,西海郡守将当即下令,自其他以下,皆腰缠麻布,臂绕百巾,并打出为氐主复仇的旗帜,招揽逃窜的残兵贼寇,不断壮大势力。
    守将出身氐秦宗室,同苻坚的关系实属一般。说是哀痛苻坚身死,不如说是抓住时机,充实手下军队,以图自立。
    乱世之中,实力代表一切。
    盘踞西海郡,令边民垦殖,以当地所出同商队市货,时不时再假扮沙漠流匪徒抢上一回,可以说,苻将军的计划不算坏,给他充裕的时间,的确可以发展成气候,建国也非不可能。
    可惜的是,桓容和秦璟都看好西域上路,不可能放任这股势力壮大。两人是否会有一战,战起谁胜谁负,都是以后的事。现如今,他们的目标一致,扫清所有阻碍,确保商路畅通。
    故而,盘踞西海的氐人撤入大漠便罢,赖着不走,等待他们的只有死路一条。
    氐将听过秦璟大命,却没有真正的面对面打上一场,对传言始终有些半信半疑。
    如今大兵压境,看到滚滚的黄沙,烈烈的战旗,以及骑兵似狼群般的唿哨声,守城的氐人都生出几分寒意。
    这不是寻常的军队。
    和他们遭遇,绝对会有一场恶战。是否能守住西海——不,能不能保住性命,弃城逃入大漠都是个未知数。
    终于,有幢主大着胆子,建议苻将军放弃守城,趁着敌人尚未发起攻城,尽速退入大漠。
    “过居延泽即是柔然,七八月间,郁久闾、俟吕邻、勿地延等部皆在附近游牧。将军同俟吕邻氏有旧,可以金银相赠,请其助将军北撤。如其不愿相助,只需让开道路供大军经过即可。”
    幢主并非无的放矢。
    按照此计行事,固然会失去面子,却能最大限度的保存实力。
    只要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保住这几千兵力,无论是在打磨中发展,还是寻机再次南下,就有有了仪仗。如果不识时务,一门心思的撞南墙,和两倍于几的敌人交战,别说东山再起,怕是全都交代在西海郡。
    苻将军沉吟良久,有心摇头。如果就这么放弃西海,他实在不甘心。可是,扫过众人表情,心头就是一沉。
    很显然,十个里有九个想要撤走,剩下的那个未必想战,仅仅是碍于颜面,正在左右为难。
    “罢!”
    氐将叹息一声,当下做出决断,召集全军,放弃西海郡,绕过居延泽,北入大漠。
    “将军,为拖延敌兵,需得留下一支骑兵殿后。”一名穿着长袍,发束葛巾,却是五官深邃,明显有慕容鲜卑血统的谋士道。
    氐将点点头。
    “再则,行动匆忙,带不走的粮草皆要焚毁,城中汉人尽数诛杀。”谋士继续道,说话时,神情没有半点变化,仿佛所言不是人命,而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好。”氐将点头,尽照谋士所言行事。
    趁秦璟未至城下,氐将以最快的速度点兵,飞驰向北。
    途中接线派出骑兵,打探西海郡内的变化。
    知晓殿后部队已经动手,遥望道西海方向升起的浓烟,氐将调转马头,扫视萎靡不振、活似老婆积蓄一并被抢的众人,扬声道:“昔日先祖可入中原,以汉人为羔羊,我等亦能!”
    “今日不过暂撤入大漠,他日再次南下,金银、绢帛和奴隶任抢!”
    听到这番话,众人的士气总算有所提振。
    氐将重要再说,突见远处烟尘滚滚,五六骑自南飞驰而来。马上骑兵皆身负重伤,满身满脸的血污。
    奔驰到近前,几乎是滚落到马下,全身瘫软,站都站不起来。
    认出几人是殿后部队,自氐将以下,全都变了脸色。
    “怎么回事?”
    “禀将军,是秦氏、秦氏!”一人伤势相对较轻,捂住肩上的伤口,挣扎着抬起头,沙哑道,“大军出城不到一个时辰,敌兵即杀到!”
    “殿后五百人,如今只剩下我等。”
    “敌兵不入城,仅杀人!”
    “我等拼死赶来,只为给将军送信,敌兵此来,为的不只是拿下西海郡!将军需得尽快……”
    此时,天边乌云压来,闪电爬过云层,闷雷声犹在耳边。
    氐将心头巨震,不祥的预感油然而生。
    眺望西海郡方向,心慌一阵接着一阵,压都压不下去。这种感觉,让他回忆起同慕容垂的那场恶战。
    征战沙场多年,能平安活到今日,敏锐的直觉功不可没。
    想到这里,氐将再不犹豫,行动甚至快于思考,大声令众人上马,全速飞驰向大漠。
    雷声轰鸣,氐兵策马狂奔。
    狂风中,大雨倾盆。
    西海城内的大火迅速熄灭,近万骑兵绕过居延泽,策马向北追袭。
    雄健的苍鹰穿透雨幕,发现逃跑的氐兵,发出响亮的鸣叫。
    鸣叫声产出很远,甚至撕开了雷鸣。
    闪电砸下,照亮了雨中的玄甲黑马。
    呜——
    悠长的号角声在雨中吹响,如重锤一般,砸到氐兵心头。
    眼见追兵越来越近,本该在边境接应的柔然部落却迟迟不见,氐将狠狠咬牙,下令调转马头,借地势迎战反击。
    不跑了!
    照这个架势,对方死咬住不放,跑进大漠也未必肯放手。柔然部落迟迟不现身,其中肯定有不对,贸然闯入大漠,说不定还会当头挨上一棍。
    与其这般窝囊,不如拼死一战!
    “今日如能逃出生天,他日必以百倍回报!”
    氐将发下--毒--誓,下令吹响号角。
    三千骑兵陆续调转马头,排成一条长龙,以氐将为中心,先是策马慢行,旋即踢动马腹,以刀鞘敲击马背。
    嘶鸣声中,战马开始狂被。
    见到氐将的反应,秦璟下令改变冲锋阵型,绕过氐兵两侧,将这三千人全部包围,尽量不放走一个。
    “杀!”
    雨水约拉越大,豆大的玉珠砸在身上,冰凉刺骨。
    自上空俯瞰,仿佛是两支利箭相遇,即将相互击的一刻,一支突然分成三股,一股正面迎战斗,两股绕过左右,将对手彻底包围。
    氐兵一旦冲锋,断没有中途撤还的可能。
    眼睁睁看着己方被包围,氐将咬碎大牙,目龇皆烈,握住长矛的手鼓起青筋,指关节近乎泛白。
    嗡!
    绕至两侧的骑兵以双腿夹紧马腹,松开缰绳,双手开弓。
    箭矢如雨飞至,氐兵一个接着一个倒下。
    闪电划开乌云笼罩的黑暗,照亮一张张扭曲惊惧的面容。
    战场之上,无需讲究仁义。
    骑兵冲锋,只为追求胜利。
    氐将平举长矛,不顾身后的哀嚎声,一马当先,猛冲入敌阵。
    秦璟策马上前,一枪挑开袭来的长矛,顺势向前一递,直直穿透氐将的左肩。氐将着实凶悍,狞笑着握住枪杆,手中长矛再递。拼着同归于尽,也要将秦璟扫落马下。
    不承想,秦璟的力量超出想象,硬是将氐将从马背挑起,猛地甩飞出去。
    砰地一声,氐将落在地上,小腿不自然的扭曲,肩上的伤口撕-裂,血如泉涌。很快被雨水冲散稀释,身下流淌红色的血洼。
    此时,雷鸣依旧,闪电再次击落,照亮秦璟的面容。
    俊美依旧,冰寒更甚。
    氐将勉强撑起身,喉咙中发出咯咯额声响,胸口陡然间一凉,低下头,长-枪-贯-胸而入,直直从背后穿出。
    大雨中,氐兵一个接一个倒下,鲜血染红绿洲边缘,顺地势汇成一条血河。
    秦璟策马冲杀,凡其过处,氐兵俱被挑挑落马下。
    最后一声闷雷落下,战斗将近尾声。
    能战斗的氐兵步不足八百,切半数带伤。想到西海城内的惨景,秦璟直接夏下令,一个不留!
    羌人和羯人发出一声声快意的吼叫,甚至拓跋鲜卑开始较量,看看谁杀死的氐兵多。到战斗结束,氐兵的尸体四处倒伏,秦氏仆兵好开始清理战场,遇上尚未断气的氐兵,会直接给上一刀。
    至于氐将携带的金银和粮草,全部成了大军的战利品,部分送回西海城,用于城内重建,部分由大军消化。
    秦璟率骑兵横扫战郡,多是采用以战养战的办法。执行到今日,效果很是不错。可他十分清楚,手下这支骑兵只能进攻,不能用于防守,如果“安逸”守城,早晚会祸害到城内百姓。
    “走!”
    战场清理完毕,战死的秦氏仆兵尽数掩埋,氐兵的尸体则丢弃到沙漠边缘,任由狼群和秃鹫乌鸦吞噬。
    秦璟跃身上马,下令大军继续向北。
    “向北?”染虎打马走在秦璟身侧,诧异道,“将军要去大漠?”
    “借道而已。”秦璟眺望北方,声音没有太大的起伏,却让染虎头皮发紧,“柔然诸部,我很想再见识一下。”
    见识一下?
    染虎猜不透秦璟的打算,但他知道,七八月间水草丰美,正是牛羊最肥的时候,找个时候去大漠,还是专挑部落下手,当真不是为了抢劫?
    “怎么?”秦璟转过头,肩上苍鹰微展双翼,对染虎发出一声鹰鸣。
    “属下就去安排!”染虎单手捶在胸前,心中暗道,他绝对是被雨水浇昏头,抢劫啊,先祖的老本行,他诧异个什么劲!
    染虎以为秦璟是打算补充粮草,并不晓得,此时进入大漠,秦璟还有另一个打算。
    南地政权更迭,桓容登上皇位,建康必当有一场风雨。风雨过后,无需多长时间,恐将兵指向北。
    秦策有意迁都长安,建制称帝。
    双方都有统一天下之志,决战不可避免,战鼓声就在耳边。
    抚过苍鹰的背羽,秦璟眺望大漠。
    大雨停歇,乌云散去,一道彩虹横跨天边,映着碧蓝的天空,风景如画。
    殊不知,如画的景色即将被号角声撕碎,历史上的走向再次出现变化,一支骑兵就此深入大漠,开起了秦汉之后,草原诸部的又一场噩梦。
    建康
    禅位诏书既下,经三省合议,定下大典的日期,并由谢安和王彪之共同拟定禅让宝册,交给桓容过目,其后在大典上宣读。
    司马曜移居华林园,整日深居简出,除了司马道子几乎不见外人。
    王法慧闹过一场,大致估算出王太后和南康公主的底线,没有继续再闹,而是派心腹婢仆入长乐宫,讲明同司马曜仳离之意,得到满意回答,搬入了华林园。
    在大典之前,桓容未留台城,仍居青溪里,待一切程序走完,才会正式入主太极殿。
    谢安和王彪之过府,上禀国号之事。
    桓容没有半点迟疑,更没翻开竹简,直接道出一个字:“汉。”
    “汉?”谢安和王彪之面露愕然,“此乃前朝……”
    “有何不可?”桓容挑眉。
    时逢乱世,北边的国号一个接着一个,秦、赵、燕都出现过,也没怎么着。规矩都是薄纸,想撕就撕。他要是高兴,定个“夏商周”又有何妨?
    他就任性了。
    至于后世人怎么说,和他无干。
    谢安和王彪之互相看看,想到三省一台合议,又想到术士卜笄得出的卦象,几经思量,终究没有出言反对,仅收回竹简,口中应诺。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