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孤女寡母 阅读至0%

第58章 孤女寡母

书名:大虞宦游记 作者:臣本书生 本章字数:1018字 更新时间:2020-02-09 10:32
    从军营之中出来,闲的无事的他准备到处去逛逛,走了一会儿,突然看到前面围起一大群人,他不由走了过去,看见一对母女跪在那里,女儿头上还插着一根稻草。
    见到这情况,他连忙打听了一下,原来是这一家丈夫突然得病死了,家里没有钱埋葬,只好出此下策,将女儿卖了,希望能够卖到一个好人家,这样也能活下去,不在坚持。
    四周的人都在叹气,但是没有一个愿意出钱的。他们不是没有钱,而是买回去,也养不起,一家人勉强能够存活,在加上一个的话,根本养不活了。
    他走了过去,将两人脸上都是污泥,头发也脏兮兮的,不由轻叹了一口气。
    如此太平盛世,也有人卖儿卖女。
    他轻声的询问:“你差多少钱呢?”
    母亲抬头,连声说:“一贯钱,大爷,行行好,就一贯钱。”
    他点点头,让她们站起来,想了想说:“我现在身上没有那么多钱,等下,我去朋友那里借点钱来,你们若是相信我,就和我一起来吧。”
    母女俩相互看了一下眼,不知道如何是好。
    这时候旁边有人认出了他,大声说:“你不就是大牛吗?没有想到你也来凑热闹哦,大妹子,不是我说,这人你们可以放心,他就是程家村的李大牛。”
    那人拍着自己的胸膛,保证的说着。
    四周的人也开始议论起来,李大牛现在也算是陵水县城小有名气的人了,关于他的事情,大多数人都知道。
    听着众人的声音,女儿点点头,牵着自己的母亲手走向李大牛。
    他带着这对母女到了周民的饭馆,这时候恰好周民不在,他母亲在那里。
    在买酒的时候,两人见过,倒算认识。
    周民母亲看着他带着人来,不由好奇的看了看他。
    “老人家,弄三个小菜来,顺便,我向你借两贯钱,你看如何?”
    周民母亲听到这话,苦笑的摇头说:“借钱倒是小事,只是我这手,这几天搭不起力,菜弄不好了。”
    听到这话,一旁的小女孩突然说:“奶,这菜我们会弄,能让我帮你烧火吗?”
    他听到这话,准备阻止的时候,周民母亲笑着说:“那就麻烦你们自己弄了。”
    见周民的母亲都同意了,他也不好说什么。
    这母女俩个到了厨房里面,开始弄起饭菜来。
    饭菜还没有端出来,他就闻到了香气。
    在端出来的时候,这菜倒是弄的不错,色泽不算好看,也算可以了。
    他开始唱了一口,觉得这菜倒是弄的不错,蛮好吃的。
    狼吞虎咽的将这三个小菜吃完,他看着这母女两人,有了一个想法。
    周母将两贯钱拿给了他,他给那个女子说:“这些钱你们先拿去用,五天之后,你们在这里等我。”
    那母亲连忙推辞说:“只用一贯就好,一贯就好。”
    “这钱多拿着也好,这办白事,到处都是用钱的地方,多一点也放心,快去吧,五天之后再来。”
    这对母女跪下再次感谢,他也不在乎,只是让他们快去办事。
    周母看着她们离开,提醒他说:“大牛,你莫遭骗子骗了。”
    “两贯钱而已,不碍事,不碍事,被骗了就当花钱买教训嘛。”
    见他如此,周母摇摇头,不在多说什么。
    他也告诉周母,自己五天会来还这两贯钱。
    “不急,不急,哪天还都可以,又不是急着用,慢慢来。”
    和周母聊了一会儿,他在县城里面开始逛了起来。
    回家的时候,他手中多了一张收据,花了五百钱为自己弄了一件棉外衣。
    五天后,他拿着十贯钱到周民那里,周民这时候正在店里,看见他到来,连忙站起身迎接说:“大牛兄弟,你怎么来了。”
    他将两贯钱拿出来,还给周民,并感谢了他当时借钱。
    周民连说那要的,那要的,还是将两贯钱收下了。
    两人坐在那里聊了一会儿,那对母女就来了,母亲眼中喊着泪看着自己的女儿,女儿也含着泪看着自己母亲。
    “那我先告辞了,有空再来叨扰了。”
    周民也露出一个明白的笑容,对着他说慢走,慢走。
    他带着母女俩到了街上,随便找了一个卖包子的摊子坐下去。
    点了五个包子,然后询问这两人的名字,母亲是杨张氏,女儿就叫杨妹崽。
    没有多说什么,等着两人吃完包子之后,他带着两人到了一个门面前面。
    那门面前面有一个人坐在那里,见到他,连忙迎上去说:“李相公,你来了呀。”
    “房契准备好了吧。”
    “已经准备好了,你老真是一个爽快人。”那人说着拿出一张房契。
    随便看了一下房契,他就签字画押了,这人若是敢阴自己,自己现在可以让他后悔了。
    将五贯钱递给这人,旁边的邻居也画了押之后,这房子就算是他的了。
    他接过钥匙和锁,将门打开,对着杨张氏说:“这下面你们可以弄个馆子,人在上面住就是了。”
    杨张氏被他给弄糊涂了,不知道这到底是唱的哪出戏。
    “你一个妇道人家,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农活是干不动,你厨艺不错,不如开一个馆子,我们八二分账,最开始柴米这些本钱我出就是了。”他说完,看了看四周,开始想着周民家怎么布置的。
    杨家母女过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跪在地上哭着说恩人。
    “啥子恩人哦,我们这是打伙。起来吧,新房子里面哭哭啼啼的不吉利。”
    杨氏母女再三感谢,最后站起身来。
    他让两人去将家里东西搬过来,自己也开始找木匠来弄桌椅板凳。
    在冬月十二的时候,这个小馆子也开业了。
    开业那一天,他邀请四周的邻居来吃,更表示,开业的这一天,饭不要钱。
    这个消息自然引来不少客人,在陵水县,一碗饭是三文钱,有些饭量大的,吃一顿下来,饭钱比菜钱都多了。
    这饭当然也全部是大米,而是玉米面粉和占多少,俗称为了苞谷饭。
    穷人吃馆子的话,就是豆腐,辣子面,苞谷饭三样,一共十五文钱。
    一般请客自然会点两三个炒菜,一般都是不带肉的。一顿下来,也就花费五十文不到。
    这两种人都不是主要客人,客人或者说肥羊,是那经商的人。
    这些人有钱,又走南闯北,没有时间自己弄饭,三顿都是在馆子里面解决,这种舍得花钱的才是大客户,一顿下来,光是赚的就可以达到百文以上。
    不过商人的口味也挑,若是不满意的话,这一次来了,下一次就不回来了。
    他也清楚这个情况,让杨张氏注意好生招待这些人。他也没有闲着,和那些车夫联络上,送了他们点钱之后,这些车夫就喜笑颜开了答应,日后若是再次帮人运货,一定带着货主到他们馆子里面吃。
    在十五这一天,田员外带着自己的好友前来捧场了。
    他连忙迎了上去,田员外哈哈笑着说:“李掌柜,生意兴隆,生意兴隆。”
    “田老爷,你就莫笑话我了,我是什么掌柜哦,我就一打杂的,来来,里面请。”
    他让这些乡绅坐下之后,让杨张氏炒几个荤菜,然后自己在一旁听这些乡绅聊天。
    这些乡绅学问不怎么,倒是喜欢附庸风雅,这一坐下,就开始限韵吟诗了。
    他们要不是从古人那里借来两三句,要不就是自己随口弄的打油诗。
    在一旁听着的他,强忍着笑意,不时的叫好,夸奖这些人真是好文采。
    这些乡绅也笑呵呵的接受了,在大家互相恭维之下,气氛十分和谐美好。
    菜上来之后,这些乡绅开始称赞起来,这菜真的不错,这菜弄的真好。
    他在一旁谦虚说不敢,田员外也在一旁帮衬说:“诸位世兄,这陵水城里的馆子我们哪家没有吃过,你们觉得哪家味道最好。”
    在场的乡绅也不是傻子,明白他话外意思,连说日后一定多多照顾。
    吃完之后,这些乡绅告辞了,田员外在临走的时候,拍着他的肩膀说:“大牛,没有想到你号这一口。”说完,看了看杨张氏,田员外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他看到这笑容顿时觉得头疼了,自己真的没有那方面想法,只是见别人母女可怜而已。
    晚上关门之后,他就去车夫那里睡,免得到时候知县闲的无聊,以有伤风化把自己逮了,敲诈自己一笔。
    这样待到自己生日,见一切都走上整正轨了,店里这两人已经弄过来,他就回去了。
    回到家里为自己下了一碗长寿面,感叹自己又老一岁。
    在吃面的时候,他突然想到一件事,这城里的馆子还没有弄过这鸡蛋面。
    这东西还是成本太高了,一些店家又要买麦又要买鸡蛋的。
    而自己却不用担心麦子问题,他估计自己家的麦子已经够自己吃三年了,唯一的问题就是鸡蛋。
    第二天,他开始去收鸡蛋,本来街上十文钱一个鸡蛋,乡里卖给他就是八文钱,李大能这些受他打谷机照顾的,更是准备送给他,好说歹说,才买给他五文钱一个。
    送到王家之后,王家也表示尽管把这个面做出来。并且表示要送他五把鸡蛋面,感谢他多年的照顾。
    这个他还是拒绝了,是王家帮忙做面已经很给面子,自己无以回报才是,这在送面,自己也不好意思接受。
    王家见他执意如此,也就不在多说什么。
    在腊月初十这一天,他的馆子首次推出了鸡蛋面。
    这东西一出来,里面受到好评,很多城里人没有吃过,听吃过人的形容,只觉得心痒痒的。
    虽然二十文只有一两面,但是很多人咬着牙,拿出这点钱,就为吃一个新鲜。
    大多数吃过都表示满意,再次和其他人炫耀,自己也是吃过鸡蛋面,然后将那滋味更加添油加醋的说了一番。
    经过他们这一宣传,来吃的人就更多了。
    杨张氏忙不过来,他只好前来帮忙。
    看着络绎不绝的人流,他有一种满足感。
    这样真好。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