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什么才是好电影 阅读至0%

第36章 什么才是好电影

书名:华娱终极大亨 作者:油水腻歪 本章字数:1018字 更新时间:2020-02-09 09:56
        当然,这并不是一个能够轻易完成的目标,如果是这两年收购,就要打出超过70亿的收购预算。
    如果放两年,看似启点的价值会降低,可能花费会小一些。
    但其实更糟,因为那时企鹅会介入。
    启点对企鹅未来要建立的泛娱乐圈,具备不可忽视的作用。
    而企鹅又一向是不拿钱当钱。
    要跟企鹅正面钢,江白想想都肝颤。
    所以收购启点的最好选择,就是趁着这两年,企鹅的泛娱乐圈战略规划还没成型,抢先截胡。
    但说来简单做来难,70亿毕竟不是一个小数目,就算他重生又有系统支持,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挣到。
    “所以,既然不能让自己迅速成长,那就只能想办法去削弱对手了。”江白目光幽幽,暗自做出了某个决定。
    ……
    《斩龙》依旧在大杀四方。
    即十一月十五日突破10亿后,十一月底突破12亿,十二月底突破15亿!
    至此,《斩龙》票房正式超过《阿凡达》,成为10年的年度票房冠军。
    这一刻,所有人都在欢呼。
    终于有一部国产电影,在自己的地盘,打败了好莱坞大片,这是整个华国电影人的胜利!
    同时,整整15亿总票房,也让《斩龙》脱离了普通电影的影响层次,走入千家万户,成为一部真正的现象级影片。
    走在大街上,随处可以听见人们对《斩龙》的讨论。
    “听说《斩龙》票房突破15亿了!”
    “正常,像《斩龙》这么好的片子,就应该有这个票房!”
    “《斩龙》本来就一点都不比《阿凡达》差,获得这个票房是应该的。”
    “《斩龙》可是道一拍摄的电影,当然比那些白痴们拍的垃圾片都好很多。”
    ……
    出乎很多人预料的是,当《斩龙》真正走进千家万户后,老百姓对它的评价竟是出乎预料的高。
    其实在很多业内人士心中,对《斩龙》都抱着一种矛盾心态。
    一方面,《斩龙》力压《阿凡达》取得国内最高票房,他们作为国内电影工作者,与有荣焉。
    但另一方面,同为国产电影,《斩龙》取得的成绩让他们望尘莫及,心中不仅充满羡慕嫉妒恨。
    这让他们拼命寻找《斩龙》的缺点,说《斩龙》剧本不行、人设不行、拍摄手法不行。
    除了酷炫的特效外,其他地方就是一堆垃圾!
    观众们最初或许会因为他的特效而吸引到影院,但等走出影院,就会因为电影毫无内涵的剧情而变得后悔。
    而《斩龙》最终会成为一部,在特定时期出现,因为迎合了观众某种需要,而成绩优异但转眼便被观众忘记的影片。
    事实上,在《斩龙》出现的第一阶段,形势发展似乎真的如这些人所料。
    在《斩龙》上映的前两周,虽然票房爆炸,但在豆瓣上的评分并不高,只有6.5。
    当时大多业内人士都露出果然不出所料的表情,他们开始信心满满的推测,随着《斩龙》的推广程度越来越大,这个评分还会进一步降低。
    最终成绩低于5,应该是一个比较合适的分值。
    但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随着《斩龙》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看到的人越来越多。
    这个豆瓣评分不但没有如他们所料的下降,反而正在回升。
    截止到《斩龙》下架,评分竟然达到了8.1!
    不可思议!
    绝对的不可思议!
    怎么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无数影视人陷入深深的迷茫。
    对此,当代影坛,在十二月五日发表评论员文章:从《斩龙》的评价,看什么样的电影,才是人民群众喜欢的好电影!
    “对于一部电影的好坏,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看法。
    通常我们会将看电影的人分成两类,看电影的人,和欣赏电影的人。
    假设有两个人一道去看影片《红楼梦》,一个说:“贾宝玉艳福不浅哪!另一个说:“贾宝玉爱在内阁厮混,表明他有一定的反封建意识!”
    那么,后者是属于会欣赏电影的人。
    假设有两个人一道去看RB影片《望乡》,一个说:“这不就是讲一个妓女的悲惨遭遇吗?”另一个说:“影片给老年的阿崎婆那么大的篇幅,这是为了表现资本主义社会的冷酷无情。”
    那么,后者也是属于会欣赏电影的人。
    假设有两个人一道去看影片《黄土地》,一个说:“没什么故事,不好看。”另一个说:“黄土地是闭塞、落后的文化环境的象征。”
    那么,后者同样是属于会欣赏电影的人。
    如此看来,看电影的人和欣赏电影的人,显然有很大的不同。
    在日常生活用语中,我们通常把走进电影院去接受一部影片称之为“看电影”,而很少称之为“欣赏电影”。
    在南斯拉夫影片《瓦尔待保卫萨拉热窝》中有个游击队员叫谢特。
    当谢特知道德国军队已经埋伏在教堂里,准备全歼来这里集会的游击队员时,他孤身一人闯进教堂,诱使德军士兵向自己开枪。
    枪声为已走近教堂的瓦尔特和他的战友们报警,也惊飞了一群鸽子。
    在一般看电影的人那里,他们仅仅能意识到鸽子是被枪声惊飞的。而在懂得欣赏的人那里,鸽子是在谢特倒下的一瞬间惊起,并朝谢特的方向飞去。
    于是,鸽子的美好影像就成为赞美谢特英雄行为的象征符号,并因此达到了修辞的目的。
    在印度影片《流浪者》中有这么一场戏:拉兹抢了丽达的手提包,看见丽达追来了,又贼喊捉贼,假装帮丽达去抓强盗。
    他从一个高墙上翻过去,把丽达撇在另一边,就开始和一个看不见的“强盗”——也就是他自己打起来了。
    他狠狠卡自己的脖子,抬起脚把自己踢翻在地,嘴里一个劲地乱骂。
    墙的这一面,是拉兹一个人在那里挤眉弄眼,拳打脚踢;
    墙的那一面,是丽达因为帮不上忙而急得团团转。
    而当观众看到拉兹带着“得胜”归来的神情,精疲力竭地重新翻过墙来,把从丽达那儿抢去的手提包重新归还丽达,而丽达则充满了感激和钦佩时,总是不禁哑然失笑,并因为情感的宣泄而获得了审美的愉快。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