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盟主之争 阅读至0%

第240章 盟主之争

书名:汉瓦 作者:风之清扬 本章字数:1018字 更新时间:2020-02-09 02:54
    这时,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和长沙太守孙坚刚刚赶了过来,这两人与刘泽倒是相熟.刘泽对着袁术施礼道:"平原都尉刘泽见过袁将军."
    袁术也瞧见了刘泽,不过洛阳城里的那一幕他可没有忘怀,鼻孔里冷哼了一声,道:"岂敢岂敢,听闻润德公可是要官封兖州牧的,缘何只混到了个平原都尉?"
    刘泽瞧见袁术神情之中颇有些得意之色,心中暗想,这袁氏兄弟,果真是一个德行,睚眦必报,真乃小人作派.
    "那里那里,在下才疏德浅,如何能担得了封疆大吏的职责,能做到平原都尉,已经是朝庭的恩赏了."刘泽不卑不亢地回答他.
    袁术倒也没有理会于他,而是与袁遗韩馥等人见礼.
    他身后的孙坚却是一脸的欣喜,急急地对刘泽道:"润德贤弟,当年豫州一别,已是六年光景,知晓贤弟被贬斥到平原,为兄甚是担忧,不知贤弟一向可好?"
    长社之战后,孙坚便追随朱隽前往南阳,后来又跟随张温前往西凉平定北宫伯玉的叛乱.中平四年,长沙人区星造反,朝庭任命当议郎的孙坚为长沙太守前往讨伐,大破之,因功受封为乌程侯.董卓乱起,孙坚在长沙第一个响应讨董的檄文,率兵北上,杀掉了不愿意出兵讨董的荆州刺史王睿和南阳太守张咨,收其部众,兵势极盛.不过他轻兵冒进,中了董卓部将徐荣的伏击,损失惨重,颖川太守李昮就是在那一役之中被徐荣生擒后烹了.败退之后的孙坚投靠了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兵驻鲁阳,此番是应袁绍之约前来酸枣参与会盟.
    刘泽含笑道:"多谢文台兄挂念.小弟到了平原之后倒也安生,只是比不得文台兄马上封侯功勋卓著."
    孙坚亦笑道:"天下立奇功者,有谁能及得上润德?若非润德斩杀张角,这汉室的天下还不知是何模样?若不是阉宦张让等人从中作梗.贤弟早已是位极人臣了.可叹阉竖方灭.这董卓又兴风作浪,汉家天下难有宁日."说着.孙坚倒是一叹.
    这关东联军之中,刘泽最钦佩的人除了曹操之外,便是孙坚了.在各路诸侯畏战不前的情形下,孙坚身先士卒.勇往直前,打出了江东之虎的名号.
    见各路诸侯皆已到齐,袁绍给王匡使了个眼色,王匡立刻站了起来,道:"今日诸侯会盟酸枣,共商讨贼大计.以王某之见,兵多纷杂.各自为战,并不利于讨贼大业,应推举一位盟主,主持大局.号令天下,众听约束,然后进兵,董卓须臾可破."
    一石激起千层浪,众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袁绍不禁皱皱眉头,又冲着张邈递了个眼色,张邈正欲开口,不料却被鲍信抢在了前头."孟德公孤身虎胆,行刺于董卓,此等舍身义举,天下几人敢为?此番诸侯兴兵举义,也是孟德公传檄天下,愚以为由孟德公出任盟主之位,实至名归."
    袁绍的脸顿时便拉长了,目光变得阴沉了不少.
    张邈接口道:"若论盟主人选,在下认为还是应选德高望重者担之更为合适,资望不足者不足以服众啊."
    许多人随声附和,唯独刘泽轻笑了一声.
    张邈不禁有些恼怒,死死地盯着刘泽,厉声道:"你笑什么?"
    "我倒是想问一下张太守,这联军选出盟主来,是要坐而论道还是要领兵作战?"刘泽倒是一脸的坦然.
    "讨董联盟,自然是要兴兵讨贼领军作战了!"张邈没好气地道.
    "既如此,这盟主之位,理应由将佐之才担任,运筹于帷幄之间,决胜于千里之外,这恐怕与德高望重风马牛不相及吧?"刘泽的笑容之中透出一丝狡黠.
    张邈为之语塞,只是恨恨地瞪了刘泽几眼.
    王匡哈哈大笑道:"刘都尉此言差矣,难不成德高望重之人就无将佐之才?比如祁乡侯本初公,系出名门,四世三公,更兼文武双全,有大将之风,刘都尉不会认为本初公没有资格就任盟主一职吧?"
    刘泽微微一笑道:"在下不过是就事论事,只与张太守讨论下盟主是由德望之人担任还是由将佐之人担任哪个合适而已,并非有意针对本初公."
    孙坚这时高声道:"若论德高望重兼有领军之才,我看非公路公莫属.公路公乃四世三公之后,名门嫡出,更兼领后将军之职,乃朝庭栋梁之臣,这盟主之位,理应由公路公当之."
    袁术傲然自得,显然孙坚的这番话出自他的授意,孙坚兵败之后士卒不整粮草匮乏不得以投靠了袁术,此番袁术从鲁阳赶到酸枣,本来就想一争这盟主之位的.
    袁绍的脸色如吞了一只苍蝇般难受,尤其是孙坚那句"名门嫡出"更是直指他的要害.大家都知道袁绍乃是庶出,在袁家虽是长子,地位却在袁术之下,虽然名份上过继给了叔父袁成,但还是将他视作袁家长子.在袁家之时,袁绍袁术两兄弟就明争暗斗,此时为了争这盟主之位,更是挑唆手下出马.不过袁绍的人缘好,笼络到了不少诸侯,反观袁术,骄狂自大,除了孙坚之外,竟无一人支持于他.
    "败军之将,你又有什么资.[,!]格在这里高谈阔论,妄议是非?"兖州刺史刘岱一脸的不屑,轻蔑地嘲笑道.
    孙坚大怒,虽然刚打了败仗,孙坚还是很忌讳别人说这个事,刘岱张口便是败军之将如何如何,态度还是那般地轻蔑.要知道这一路行军,荆州刺史王睿就是因为轻视孙坚丢了性命,南阳太守张咨更是由于态度傲慢拒绝供应粮草被斩了首.孙坚可是以勇悍和蛮横出了名的,面对刘岱的讥嘲,怒而拨剑道:"那你就看看我的剑利否?"
    若是一般的人也就怕了孙坚的这股狠劲,可唯独刘岱也是个愣头青,仗着自己是汉室宗亲的出身,眼高过顶,那里把孙坚放在眼里,见孙坚拨出剑来,亦拨剑在手,厉声道:"你的剑利?难不成我的剑是吃素的?来来来,刘某今日倒想讨教一二!"
    大帐内的空气陡然紧张起来,孙坚和刘岱两人拨剑对峙,谁也不肯退让半分.
    袁绍不禁有些恼羞成怒,这里毕竟是他的地盘,孙坚和刘岱此举分明是不给他颜面,怒道:"你二人拨剑相向,成何体统?还不退下!"
    在座的也是数冀州刺史韩馥年长,上前打劝道:"二位将军皆是联军庭柱,大敌当前,理应精诚团结才是,如此剑拨弩张,岂不让董贼耻笑?"
    孙坚和刘岱这才悻悻然地收剑住手,各自回座.不过经此一闹,大帐内的气氛有些冷场,许多人或沉默不语,或低声议论,竟无一人出面开口.
    不过局势倒也渐趋明朗,这盟主的候选人不外袁绍,曹操,袁术三人,袁绍支持者甚众,王匡,张邈,张超,刘岱,袁遗已旗帜鲜明地站到了袁绍这边,曹操的支持者也就是鲍信,乔瑁,刘泽,只有袁术那边势单力薄,只有孙坚一人力挺,其他的诸侯如韩馥,张杨,孔伷则保持中立,没有站出来明确表示支持谁,有些观望的意味.
    袁绍有些尴尬,本来今天他召集众诸侯议事,这盟主之位是铁板钉钉的,但半路杀出个孙坚来力挺袁术,搞得局面一发不可收拾,而且曹操的支持力量也不容小觑.那年头,也不会搞什么投票活动,少数服从多数,既然有不同意见,也只能是协商解决.
    "孟德,你看此事该如何?"袁绍直接将皮球踢给了曹操.
    曹操心知肚明,这袁绍肯定是死活不会放掉这盟主的位子,何况现在支持袁绍当盟主的人也占多数,就算自己有心一争长短,以目前的实力,尚不足以和袁绍对抗,也干脆做个顺水人情吧.
    "依曹某之见,这盟主之位非本初公莫属.本初公四世三公,名播海内,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公若就任盟主,登高一呼,必然是应者无数,大事可成!"
    袁绍面色稍缓,推辞再三.
    韩馥起身道:"本初就勿庸推辞了,这盟主之位非本初不可,实是众望所归."
    最大的竞争对手曹操主动放弃了竞争,就连一直态度暖昧的韩馥都出来支持袁绍了,于是众口一辞地都转向了袁绍:"非本初公不可!"
    刘泽瞄了一眼袁术,袁术一副气呼呼的模样,显然是很不甘心,但却也无可奈何,毕竟没有几个人出来支持他.刘泽暗道,这袁术的人品也真是太渣了.
    到了第二天,在袁绍的大营之中筑起了一座三层的高台,袁绍登坛拜将,歃血为盟,就算是把讨董的大旗给竖起来了.袁绍本来只是一个渤海太守,混同于一般诸侯,显然觉得威望不足以服众,于是就任盟主后,自封为"车骑将军".(小说网)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