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是:不是。真正的感情根本不需要追的。两个人的默契,在慢慢将两颗心的距离缩短,在无意识中渐渐靠近彼此。从好朋友到情人,真正的感情是用不了多久的。从你喜欢上他的那一刻起,也许他也在那一刻喜欢上了你。同节奏的爱情往往能奏出最和谐最动听的乐章。真正的爱情需要什么?需要两个人在一起是轻松快乐的,没有压力。
爱一个人就是毫无保留地付出吗?
答案是:不是。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人,我们是属于自己的,我们有思想,我们有个性,而不是把我们的全部都给对方。我们可以有保留,例如你不愿意说的隐私,有秘密的人才是成熟的,不是吗?有时候不说出来反而对双方都好,因为知道的太多,想的也会多,那样的感情是为此不久的。
有人问外貌和个性哪个更重要?
男的年轻的时候往往喜欢漂亮的女子,一般真正成熟以后,会选择和自己性格合适的女子,能和自己一起过日子的人。
喜欢一个人,太急切了,反而不好。一是因为越想得到的越得不到;二是得到了也很难珍惜,来得快去得也快。细水长流一些,爱情会更长久。
相爱容易相处难。相处中最重要的是宽容和妥协,在信任和了解的基础上。没有宽容和妥协,任何两个人都无法相处。
单纯的爱也许只有一次,但是真爱未必只有一次。
我们其实也是可以爱上很多人的。我们不是喜欢某个人,而是喜欢某种类型的人。我们相遇了,于是我们幸福地走到了一起;但是没有谁是我们一生非拥有不可的,爱一个人,很多时候实际上是习惯了这个人 ,依赖这个人。
分手后我们还可以做朋友吗?
答案是:最好不要。剪不断,理还乱。藕断丝连的感情,过去了就过去了,我们不是生活在过去,而是现在。爱情不等于生活,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不要因为自己长相不如对方而放弃追求的打算,长相只是一时的印象,真正决定能否结合主要取决于双方的性格,两人的爱好,相处方式。
想知道一个人爱不爱你,就看他和你在一起有没有活力,开不开心,有就是爱,没有就是不爱。若他喜欢你的存在,喜欢你对他动手动脚,每次说你讨厌,惹人烦,但是只要你有点不高兴他还是贱贱的去逗你笑。
爱情不是感动,你不是他心目中的理想伴侣,即使一时接受你,将来碰上他心仪的那一位,一样会离开你。有些人情绪容易大起大落,这样的人是很难维持一段长久的关系的。 浪漫是什么? ?
浪漫,是送花?雨中漫步?楼前伫立不去?如果两人彼此倾心相爱,什么事都不做,静静相对都会感觉是浪漫的。否则,即使两人坐到月亮上拍拖,也是感觉不到浪漫的。
是否门当户对不要紧,最重要应该是兴当趣对,不然没有共同语言,即使在一起,仍然会感觉到孤独。
持久的爱情源于彼此发自内心的真爱,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之上。任何只顾疯狂爱人而不顾自己有否被爱,或是只顾享受被爱而不知真心爱人的人都不会有好的结局。
爱情既是风险投资,难免有去无回,失恋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爱过,就够了。既然不能在一起,总有不能在一起的理由。
不能因为别人负了你,就不负责任地游戏、报复或是堕落,自己演的戏,总要自己收场的。何况,他不爱你,你做什么他都不会在乎,最后伤了自己,误了一生。
如果你爱上,就不要轻易放过机会。冲动,可能使你后悔一阵子;软弱,却可能使你一辈子后悔。没有经历过爱情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没有经历过痛苦的爱情是不深刻的。爱情使人生丰富,痛苦使爱情升华。婚姻是什么?
佛经上说,红尘间男女的结合是千年修成的缘。就冲着千年不解之缘,在我们这个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由于传统文化的积淀,一直遵循着“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古训。但是,随着现代经济生活的不断深入,人们的婚姻观念也在冲撞中不断地变化,相当一部分人在新旧更替中颇感困惑、彷徨,甚至难以自拔。
关于婚姻,有两种著名的说法。“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我不知道,弗兰西斯·培根是纯粹出于智者的理念或深刻,还是多少带有些个人生活的色彩,诅咒似地说出那响当当不容质疑而又近乎残酷的名言。相比之下,列夫·托尔斯泰更像位饱经沧桑而又不失温和的历史老人在自语:“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其实,婚姻是一分甜蜜。挚深的盼望常常在“执手相看泪眼”中如涓涓的溪流从山涧中奔涌而出。哪怕只字片言,也足以安慰对方疲惫的心;彼此流露款款深情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精神慰藉,想到此去的人生,有一颗心始终挂念着自己,我们便禁不住暖意盈怀。
其实,婚姻是一种真诚。坦坦荡荡,心底无私地把自己托付给一个最可信赖的人,心底要像泉水那样清澈透明,不含一丝杂质,在清清爽爽的无邪中自自然然地做自己。
其实,婚姻是一分信任。俗话说,百人百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习俗,不同的爱好、不同的性格。这么多的不同,而要生活在一起,关键是要互相信赖,互相尊重。
其实,婚姻是一种宽容。许多误会,许多怨艾因宽容而冰释。人生弹指一挥间,能彼此同行一程已是一种幸运。我们应当学会忘却对方的过失,而只记取其善良。婚姻的小船并不专为港湾造就,风里浪里更见本色。既然我们满怀憧憬终于跨越一切进入了婚姻,就应当求大同存小异。所谓“长相知,莫相疑”。
其实,婚姻是一分责任。“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这一瓢子就是弱水。虽不敢说就此一世的牵情,这牵情岂不有了特殊的意韵?何况,这牵情因缘而至。